【头部财经】自小米集团CEO雷军正式官宣造车以来,已经过去了将近两年半的时间。尽管雷军去年8月表示未来两年不再介绍小米造车的新进展,但外界对小米汽车的关注并未减少。小米集团合伙人兼总裁卢伟冰在今年5月透露,小米汽车将在今年夏冬两季进行测试,明年上半年正式上市。随着量产交付日期的逼近,有关小米汽车的信息也接连曝光,其“神秘面纱”逐渐揭开。
最近,一位博主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疑似小米汽车铭牌的电池包信息。根据曝光信息,疑似小米汽车的铭牌上显示额定电压为726.7V,额定容量为139Ah,电池包容量为101kWh,重量为642kg。由此推测,小米首款车型很可能支持800V高压快充。
就目前来看,容量在100kWh以上的电池车型售价都在40万元左右,如蔚来ES6的100kWh版本接近40万元,极氪001的100kWh版本在30万元以上。因此,预计小米汽车的售价会在30万元左右。
据之前的消息,小米已选定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旗下的弗迪电池为其提供汽车电池。低配车型将搭载弗迪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高配车型将搭载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以实现定价和配置上的区别。
另外,一位名为“@数码闲聊站”的博主表示,明年首款小米汽车将落地,并伴随着自研芯片和车机系统架构的亮相。这些信息据信指向的正是小米汽车。虽然这些消息仅为猜测,但从小米在电池和自动驾驶领域的投资布局来看,自从2021年宣布造车以来,小米已经投资了多家动力电池和自动驾驶公司。再加上最近冲向香港上市的黑芝麻智能,也有小米的投资背景。至于车机系统,领克08搭载了魅族FlymeAuto,问界则采用鸿蒙系统,因此,即使小米选择了MIUI车机版也没有什么意外。
消息人士透露,小米正在研发两款车型,首款车为MS11,代号Modena,外观对标帕拉梅拉;另一款为SUV车型MX11,代号Leman。
据了解,首款车型MS11的坡车已经下线,可能会在明年2月发布,并在4月开始交付。预计MS11将推出低配、高配和运动版三种配置,类似小米手机数字系列的命名方式,如小米13、小米13 Pro、小米13 Ultra。
今年年初,微博博主“嘉梁车生活”曾爆料拍到了小米首款车型。结合此前供应商的设计文件泄密,可以初步推断MS11的车身设计为溜背式,接近特斯拉Model 3,并且车辆尺寸可能达到B+级。车顶是巨型一体式天窗,但最引人注目的是车顶上的黑色凸起部分,很可能是激光雷达,呈现瞭望塔式设计。此外,新车还采用了隐藏式门把手和贯穿式尾灯,尾门上的尾翼也比较明显,轮毂为双五幅造型,正中央印有小米的新Logo。
在其他配置方面,有消息称,小米首款车型的激光雷达配置主要是以1颗禾赛混合固态雷达AT128为主雷达,几颗禾赛全固态雷达用作补充。
此外,小米汽车的第二款车型MX11的设计工作也已基本完成,预计明年会进行发布。
一期工厂已基本竣工,但生产牌照尚未到位。今年7月,小米汽车的供应商之一长春一汽富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表示,他们正积极与小米汽车进行业务沟通,多家分子公司已进入小米汽车的采购组。该供应商表示,目前已经完成对小米第一款车型的报价。之后,另一供应商雅创电子也在互动平台表示,他们与小米汽车进行了业务合作,目前处于小批量阶段。
种种信息的曝光表明,小米汽车正在加紧准备推进生产进程。据外界消息,小米汽车在亦庄工厂一期主体工厂已经竣工,尽管内部设备安装情况尚不清楚。
按照小米的规划,汽车工厂将分两期建设。一期工厂占地面积接近72万平方米,于2022年4月开工,包括4个工厂,预计年产能为15万辆,计划于2023年6月竣工。二期计划于2024年启动建设,并预计于2025年完工。
虽然一期工厂已经完工,但生产牌照尚未到位。此前有市场传闻称,小米汽车将接手北京宝沃汽车的造车资质。然而,最近宝沃汽车乘用车生产资质的注销使得“小米接手宝沃汽车造车资质”的传言变得扑朔迷离。
多位小米内部人士表示,牌照问题基本已经解决,只等待官方宣布。除了制造工厂的进度,小米汽车的销售端也有了新动态。据经销商集团反馈,小米汽车最近开始筛选交付中心的场地。据消息人士透露,小米汽车要求候选场地至少能提供120个停车位,建筑面积不低于3000平方米。
此外,消息源还指出,小米汽车可能采取业界通用的运营模式,即小米专营店+交付中心+授权钣喷中心的模式。
然而,也有消息称 MS11 不会在现有的小米之家销售,而是会开设新的门店。同样的消息源还透露,深圳湾的小米国际总部将成为小米汽车全球旗舰店。
同时,小米汽车的管理层也进行了大规模调整。
今年6月,有消息称小米汽车进行了多项高层职务调整。其中,汽车部副总裁黄振宇兼任汽车部供应链部总经理,接替之前负责供应链的小米汽车部副总裁李肖爽,两人均向CEO雷军汇报。
公开信息显示,黄振宇之前曾任全球供应商麦格纳中国区副总裁,期间参与了北汽新能源和麦格纳合资合作的首款车型生产,是汽车行业内的老将。
李肖爽将转向市场业务,兼任汽车部市场部总经理。秦智帆将担任汽车部市场部副总经理,向李肖爽汇报。
值得一提的是,李肖爽和秦智帆都是小米汽车最初的17人核心团队成员。在核心团队建立之后,小米还引入了许多汽车行业的老将,如宝马i品牌的外观设计师李田原、前极狐汽车总裁于立国以及曾负责通用五菱市场的周钘(已离职)。
相比最初公布的17人创始团队,调整后的小米汽车团队中汽车行业的成员明显增加。这显示出雷军通过架构调整,为小米汽车打造了一支强大的团队。据小米官方透露,小米汽车研发团队今年年初已经召集了超过2300人。
与此同时,小米对于汽车等新业务的投入仍在继续。2022年,小米集团在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上的投入超过30亿人民币。仅今年一季度,小米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投资就达到11亿元。
综上所述,种种迹象表明小米汽车将逐渐从研发走向生产制造阶段,尤其是进入量产阶段,所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在技术层面的突破,还包括复杂供应链的管理。对于大部分新势力来说,他们仍处在学习阶段,而小米汽车尚未跨入门槛。
当然,小米汽车也在努力解决造车过程中的各种难题。雷军曾表示自己花费了一半的时间在汽车业务上,并多次被拍到去其他汽车品牌的销售店进行考察。
雷军表示,小米的机会在于自动驾驶,并将目标设定为2024年进入汽车自动驾驶行业的第一阵营。然而,从今年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各家车企都在加大对辅助驾驶技术的投入。小鹏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开放了全面的NGP功能,华为的城区NCA功能已在深圳、上海、广州等地落地实现,理想在上个月也发布了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市NOA功能。相比之下,小米汽车的自动驾驶能力仍处于视频展示阶段,尚未迎来真正的现实考验。
如今的汽车行业竞争激烈,业内公认新能源汽车正迎来淘汰赛,无论是以三年为界还是五年的竞争期,对于小米汽车这样晚进入的新势力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在第一声枪响时就能尽快占据优势。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新人很难有所保护。根据以上素材,我们可以看到小米汽车正逐渐从研发向生产制造阶段迈进,但他们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技术突破,还有供应链等复杂管理问题。尽管雷军表示将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到汽车业务中,但小米汽车仍面临着自动驾驶能力等方面的巨大竞争压力。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小米汽车需要尽快跑出明显的优势来赢得市场份额
相关文章
2024-07-197阅读
2024-07-197阅读
2024-07-197阅读
2024-07-197阅读
2024-07-197阅读
2024-07-197阅读
2024-07-197阅读
2024-07-197阅读
2024-07-197阅读
2024-07-197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