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范围内的房地产救市大戏,在2024年进入第三季。但和此前两轮相比,
这次国家队的表现略显疲态,能否力挽狂澜,让楼市重现烟火气?恐怕有点悬。
房价,还能涨吗?
先来看几组数据。
人均居住面积41.7平米,接近德国、英法水平;人口增长率-1.48‰,买房需求萎缩;城镇化率64.12%,房地产红利渐消;居民杠杆率64.12%,透支购买力
;更可怕的是,房地产市值占GDP比重高达357%!当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前,这个数字是391%。
国内这个比例,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里也属于大比分落后。危险,就不用多说了,你准备好了吗?
怪不得国家队不得不再次下场收房,而且手笔越来越大。2008年4万亿,2014年定向降准,到今年直接给21家银行发放3000亿保障房贷款,央企国企可凭此收购烂尾楼盘改作保障房。
实际规模更大,因为收购后可按本金60%再融资2000亿。利息成本呢?1.75%,循环贷4年,只要2%租售比就能覆盖。
蛋糕做大了,房企、银行、地方政府才都有得吃。
听上去不错,但有个硬伤,没解决供需失衡的根本矛盾,就开始输血。面子工程?
2024年的救市,不是强心针,而是镇痛剂,给低迷的楼市止止血。
我们对房价,也要有理性预期。这轮接盘侠砸下5000亿买房,市场还能降?
近年来各地纷纷上调公积金贷款额度,放松限购限贷,就是为了保房价、去库存,但成效有限。
房子都分到家了,还指望价格大跌?
但国家也不想房价涨太高。毕竟房产是主要金融抵押品,大起大落会引发连锁风险。
房地产市值超过GDP三倍,经济能离开它?短期内还真难。
所以目标很微妙,房价别跌太惨,也别涨太欢。至于老百姓的购房难题,恐怕只能靠时间去化解了。
当前的救市政策,其实也凸显了决策层对房地产刺激依赖症的担忧。多年来,地产业一直是拉动投资和GDP增长的重要动力,地方财政也对土地出让金收入养成了依赖。
一旦楼市放缓,整个经济都会感到寒意。
2016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从前一年的1%暴涨到6.9%,直接带动GDP增速企稳回升。
这种模式还能持续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经济转型期,房地产的角色也需要转变,不能再简单依靠货币宽松、信贷放量,而要从供给侧着手,推动住房市场长效机制的建立。每一城市都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让房子回归居住属性,而不是炒作工具。
简单大水漫灌式的刺激已经过时,未来的楼市调控,考验的是政策的协调性、全面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这次房地产救市,就是个散场联欢会,政府当然想低价大甩卖,但房企、地方财政、银行都盼着资产保值。
高铁都提价了,房价咋能降?从公交地铁到水电油气,哪个不在涨?全面涨价的时代真的来了,唯独不含工资!
你我都是打工人,努力搬砖,早日变成人上人,才是正解。房价落,万物生?我看未必。
相关文章
2024-07-314阅读
2024-07-314阅读
2024-07-314阅读
2024-07-314阅读
2024-07-314阅读
2024-07-314阅读
2024-07-314阅读
2024-07-314阅读
2024-07-314阅读
2024-07-304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