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让中国汽车分裂成两大阵营

资讯 » 智能车 2024-07-23

引言: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卷,还是不卷,这也是个问题。

2024年夏,气温愈发炎热,中国汽车圈关于“卷”的讨论,也愈发激烈。俨然让中国汽车行业,分裂成了“两大阵营”。

6月,中国先后举办了“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和“第十六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行业专家、车企大佬就汽车行业应该“拥抱卷”,还是“消灭卷”,各抒己见。

来到7月,13日于上海嘉定举办的“2024中国汽车论坛”,“拥抱卷”与“消灭卷”两个“派别”之间,更加针锋相对。

1)打牌不置气,更要守规矩

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谈到比亚迪对于“卷”的理解时表示:中国汽车越“卷”越强、越“卷”越好。

他认为,“第一,我们的技术越卷越强。过去四年,中国主流汽车品牌的研发投入是四年前的2.5倍。

第二,产品越卷越好。最近三到五年的产品,与之前的产品相比,无论是自我比较还是与外资、合资品牌的对比,我们的产品确实越卷越好。

第三,服务越卷越好;第四,品质越卷越硬。由此,出口越卷越多,市占率更是越卷越高。”

如将李云飞的观点总结起来,就如他所说,“卷”不仅提升了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也增强了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李云飞所提到的“卷”,或可理解为是中国车企通过新能源汽车,逐步实现对欧、美、日车企“换道超车”过程中的产业升级与技术革新,由此实现全行业范围内的产品力提升。

但中国汽车行业在这一极度“内卷”的阶段,也“卷”出了行业乱象。

代表吉利控股集团出席本届“中国汽车论坛”的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就直言不讳,对汽车行业的“卷”提出质疑。

杨学良追溯了“卷”一词的由来。

他认为,“所谓的卷,就是在自由市场里,通过竞相降价,展开简单粗暴的竞争;就是在相对稳定的市场需求下,不讲规矩、不讲武德,不顾质量和安全,不顾行业法规要求,只为一己市场份额,扰乱竞争秩序;就是低水平竞争,没有质量的增长,没有后劲的发展;就是只顾眼前,不顾长远,不断重复地简单再生产,只求量的增加,不求质的突破,没有进步,对行业是饮鸩止渴、对国家不负责任、对消费者错误引导。”

一连4个“就是”,杨学良直截了当地抛出“卷”背后暗藏的风险。

6月初,李云飞曾将“卷”比作打牌:“企业要量力而为,能跟就跟,跟不了就过,不要置气掀桌子。”他作此番讲话时,杨学良就静静地坐在其身旁。

的确,作为当前中国产销量、营收净利润水平均列No.1的企业,坐拥300万量级产销、上游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的比亚迪,具备非常强的成本优势和规模化效应。

“到今天为止,我们还有幸在牌桌上打牌,我们希望牌友们严守规矩,如果某些牌友偷牌、换牌、打假牌被发现,就应当自觉主动地接受处罚,而不能恼羞成怒地要求守规矩的牌友们出局。我相信中国的法律一定能支持良币驱逐劣币,而不是相反。如果目前这种现象长期下去,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悲哀。”

一个月后,杨学良在上海一席话,同样值得玩味。

2)“卷”必须有底线

两大车企高管之间的“你来我往”,非常具有代表性。实则是这场持续数月之久的争论,对于“卷”的不同定义,而从不同出发点对于中国汽车行业现状及发展方向的思考。

“虽然‘卷’不是好事,但我们已经身处无处不‘卷’的环境。”

面对短期无法改变的中国汽车市场大环境,杨学良提醒到:“我们依然要有积极的心态,面对内卷的挑战,我们必须相信中国法治的力量、相信中国市场经济的力量,相信消费者理性的力量,相信中国汽车产业的力量,相信经济一定会更加健康发展”。

一年多前,因为上市公司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而引起业内外高度关注的“油箱门”,至今行业监管部门也没能给出进一步的结论,以至于到现在没能证明长城汽车举报属实。

“我相信一定会有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法律结论,真相一定会大白于天下。”杨学良的话,相信也是绝大多数汽车行业从业者的期待。长城汽车官微当天下午便转发了杨学良的演讲内容。

笔者认为,不论“油箱门”最终结果如何,这起事件发酵至今,暴露出的监管失位正是目前应优先解决的。

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说不清道不明的“油箱门”之后,或许还会有“电池门”、“刹车门”......

除此之外,车企在网络中被“黑”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杨学良在演讲中也提到了如今猖獗的网络谣言和网络霸凌。

“在网络谣言和网络霸凌面前,个人的判断能力确实大打折扣。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也只有法律,当然法律也不是万能的,除了依靠法律,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自律,我们必须带头自律,坚持主动地站到真理这一边,而不是要求真理站到我们这一边。我们坚决不玩小聪明,我们的一切活动必须坚守在法律高压线与道德底线之间展开。”

之所以会有企业选择在底线的边缘游走,甚至突破底线,主因之一,便是行业疯狂“内卷”造成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为了能够比“友商”活得更好,无所不用其极。

所以,在杨学良看来,“‘卷’是一个贬义词,‘卷’是一种坏现象,‘内卷’是不健康竞争的代名词;‘内卷’也是一种无声的悲哀,它会消耗我们的聪明才智、道德善良与创新能力,‘卷’的结果就是让参与‘卷’的各方共同走向失败,最终因失血,而共同死亡。”

杨学良话锋犀利的演讲,恐“喊”出了不少车企的心声。

3)“卷”会消失吗?

“我们希望‘卷’这个字眼能从中国汽车行业的字典里消失,‘卷’字一日不消,中国汽车就不会真正走遍全球。”

演讲几乎过半,杨学良才以这样的形式,稍稍点到当日“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汽车品牌建设”这一主题。可随后的内容,依然是大篇幅对于“卷”的声讨和对行业警示。

显然在杨学良乃至吉利控股看来,中国汽车行业已被“卷”侵蚀得太深,已到了必须要有人站出来“唤醒”整个行业的时刻。

笔者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大环境中,急缺的就是一套相对完备的行业监管体系与处罚机制。但若想形成这套机制,过程可能如刮骨疗毒一般,会经历阵痛。

如果在法律红线之上,有了行业监管与企业自律这样一层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潘多拉魔盒”的盖子就不会再被打开。

(作者:汽车舆论场)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