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退市潮”来袭,行业加快出清后,规则还有完善空间

资讯 » 新科技 2024-07-29

封面图片由AI生成

今年以来,在资本市场严监管下,A股市场加速优胜劣汰。

据不完全统计,年内约有36家“一元退市股”,其中不乏昔日风光无限的巨头企业。除此之外,今年A股市场还出现了史上首家“市值退市”,*ST深天(000023.SZ)已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市值均低于3亿元,根据相关规定将被深交所终止上市交易,目前公司已停牌。

随着退市类型多样,退市公司增多,2024年名副其实成为“退市大年”。但在A股加速清理不良资产,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也有像广汇汽车(600297.SH)、永泰能源(600157.SH)这样基本面优异的公司或将被错杀。针对即将退市的企业,是否会有更完善的制度能够保障中小股东的权益的同时也保证公司的利益,这成为目前市场新的关注点。

退市类型更加多样

注意到,今年以来,面值退市股票越来越多,在市场环境比较低迷的背景下,触发面值退市的风险也在迅速提升。

那么,何谓面值退市?按照A股市场的规则,上市公司的收盘价格连续20个交易日跌破每股面值,就将会面临退市的风险。对绝大多数的A股上市公司来说,股票面值在1元,只有极少数上市公司的面值不是1元。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8年以来,已有80余家公司遭遇一元退市,光今年上半年,就有36家公司遭遇一元退市,创下了年度退市数量新纪录。

在上述所有一元退市股中,深市主板数量最多,达到44家。沪市主板有27家,创业板有5家,还有5只B股,其中神城A/B为唯一一家A/B股同退的“一元退市”股。

今年除了面值退市数量在不断增加外,A股也出现了“市值退市”的股票。

市值退市起源2020年底出台的退市的新规,其具体表现为“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股票收盘总市值均低于3亿元”,但随后几年里,未有公司触及市值退市的指标。

然而,今年6月27日至7月24日,*ST深天刚好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市值均低于3亿元,7月24日收盘时的总市值为2.39亿元。这也意味着,*ST深天已然触发了市值退市。

除了*ST深天,截至7月26日,A股还有左江退(300799.SZ)和*ST美尚(300495.SZ)的市值低于3亿元。另外,还有*ST美吉(002621.SZ)、*ST美讯(600898.SH)、*ST超华(002288.SZ)、恒合股份(832145.BJ)*ST天成(600112.SH)等七家公司市值逼近3亿元。

不少观点认为,根据市场环境的演进,以及市值退市本身具备的特点,市值退市也可能成为A股市场主流退市类型之一。原因在于,市值退市是交易类强制退市类型的一种,交易类强制退市的一个特点是非常市场化,投资者“用脚投票”决定,上市公司难以操纵和规避;而相较于目前的规定,届时主板公司更易触及市值退市标准,提升了主板公司触及市值退市的概率。

部分在退市边缘公司基本面良好

面对“退市大潮”,大部分投资都认为,退市机制的严格执行,不仅有助于提升A股市场的整体质量,还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投资信号。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标的时,将更加关注公司的基本面和盈利能力,减少盲目跟风炒作的现象,促进市场回归理性。

但也有一些市场人士指出,退市机制虽然有助于提升市场整体质量,却也存在“错杀”优质公司的风险。

以广汇汽车为例,公司在过去几年时间里,营收均保持在1300亿元以上。今年一季度依然有277.9亿元的营业收入,每股净资产达4.6665元,是股票价格的6倍左右、净利润依然保持正数,但是,广汇汽车却因股价持续低于每股面值,从而触发了面值退市的规则。

无独有偶,7月24日,永泰能源为了“保壳”打出组合拳,公司拟通过提高回购金额、调整回购用途、停牌筹划重大事项等手段,积极应对股价下跌带来的面值退市风险。

查询永泰能源的财务数据可知,2023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22.66亿元,同比增长18.67%;扣非后净利润23.59亿元,同比增加41.73%。2024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净利润11.6亿至12.6亿元,同比增长14.54%至24.41%;扣非后净利润11.1亿元至12.1亿元,同比增长10.46%至20.41%。

注意到,目前濒临面值退市的公司中,有不少非ST股,例如,吉视传媒(601929.SH)、亚泰集团(600881.SH)、利源股份(002501.SZ)、华夏幸福(600340.SH)的股价几乎贴着1元的“水面”沉浮不定。

而如果将范围扩大,当前股价低于1.5元/股的A股公司超过百家,其中多家非ST公司来自钢铁、水泥、航空等板块,就市值来看,多家公司在百亿级别,如包钢股份(600010.SH)市值约650亿元,海航控股(600221.SH)市值约460亿元,辽港股份(601880.SH)、永泰能源等市值均在200亿元以上,绿地控股(600606.SH)最新市值近200亿元。

退市规则有完善空间

针对上述“错杀”现象,除上市企业外,市场也对面值退市的规则进一步优化提出了新的思考。

比如,在某濒临退市股票的股吧中,就有投资者建议,对于部分濒临退市的公司也要给予其提升股价的机会。例如,在美股市场中,如果上市公司的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那么将会收到退市警告,在之后的90天内给公司改善股价的机会,股价持续低于1美元,上市公司将会面临退市的处理。

此外,有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非ST公司,良好遵守各项规范且具备一定持续经营能力的上市公司,因股价低迷有跌破1元风险的,可尝试给予其实施缩股的选择。如此既不会冲击面值退市加速问题严重公司出清的基本功能,也可兼顾各方利益诉求。

在新“国九条”要求下,2024年4月,沪深交易所就对“市值退市”做了新的修改,即主板A股(含A+B股)公司的市值退市标准,将自10月30日开始从3亿元提高至5亿元,4月末至10月末为过渡期,市值退市标准仍为3亿元;B股、创业板及科创板公司的市值退市标准维持3亿元不变。

值得注意的是,提升投资者的索赔效率也是“退市规则修改”讨论中的重点之一。财经评论员郭施亮提到,为了更好补偿投资者,被退市的企业也可以进行私有化。例如,美股退市公司可以到OTC市场交易,也可以通过私有化的方式买回股东手中的股票,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以溢价购买的方式完成私有化的过程。

而当上市公司出现财务造假、欺诈上市的时候,应采取相当严厉的手段惩罚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并建立起完善的赔偿机制。(本文首发,作者|于莹)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