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价格上涨、电动车价格下降,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资讯 » 智能车 2024-07-30

自宝马、奔驰和奥迪三大品牌陆续叫停以价换量之后,越来越多的传统品牌跟进;可是新能源汽车阵营里却仍然以降价为主基调,近日更是有插电混动汽车产品在毫无征兆的前提下直降五万元之多,且一线品牌没有一家响应降量保价方案。

为何会有如此反差?

仔细观察则会发现选择上调的品牌多为以燃油车为主的传统品牌,坚持下调的品牌则多为打造新能源汽车的自主品牌;关键的差异就在这里,燃油车无法持续以价换量是因为模式和智能化水平,传统产业链模式缺乏极限降低车辆制造成本的能力,并且在车辆本就不追求高度智驾的前提下,其智能平台硬件配置的投入是偏低的,所以可用于调整的成本空间自然会偏小。

反之,电动汽车则有相应的调整空间,并且至少有三大空间可支持调整。

关键点解析

1.动力电池制造成本持续下降。

这是没有争议的,以碳酸锂、钴等高成本原材料为参考,其供应价格一度下探超过三分之二!而动力电池组总成又是电动汽车成本最高的总成,所以只要动力电池的制造成本得以下降,那么整车的价格也就有了相当大的调整空间。

2.智驾系统理念之变。

为何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追求“纯视觉智驾”?

老话说“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法”,以摄像头为基础打造智能驾驶汽车也不失为一个思路;但是在成熟的视觉系统智驾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的话,客观上也只会锦上添花。但是毫米波雷达一套就要三四千元,激光雷达则要上万元!如果不用这些传感器的话,车辆又多出了产品售价的调整空间。

3.主机厂和供应商的合资。

如果仔细观察着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主机厂与供应商企业创立合资公司,不论是电池、电机还是电控都有类似的方案,并且也有一些车企坚持全栈自研。这样的合作方案看起来是强强联合,然而更像是合理避税——供应商生产的商品含有消费税等各类税费成本,主机厂采购则要承担这些代价;而如果是双方的合资企业生产的话,期间的诸多税费成本则可以有效避免。

综上所述,由于电动汽车产业链的构建尚未达到100%完善的定型程度,完善的过程中则可以寻找各种灵活有效的方案;智能汽车应当用哪一种理念的智驾模型也没有定式,甚至没有任何一个品牌做到了真正的成功。所以尝试各种思路都不会丢失市场份额,那么其间则必然会有许多低成本的方案可供选择,电动汽车也就有了持续的降价空间。

而燃油车的产业链已经非常完善,主机厂和供应商分工明确。

燃油车在与电动车的价格战里毫无优势,持续的打下去只会有一个结果。

现在唯一理智的选择只能是停止燃油车阵营的内卷,让电动车阵营自行去卷,这种卷并不属于良性的、合理的、规律的、必要的竞争,这种卷最终只能上演“劣币驱逐良币”的场景。届时的燃油车阵营则只需要等待时机去逐个戳破泡沫即可,最终赢家很有可能是传统燃油车。当然如果电动车阵营能及时觉醒,回归到规律且合理的竞争模式,燃油车则必然会被淘汰。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