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碳市场发展现状如何,未来发展还面临哪些挑战,我国如何深度参与全球碳市场?
全球碳市场是一种国际性的环境政策机制,旨在通过为碳排放定价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近年来,全球碳市场发展迅速,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根据BloombergNEF的预测,全球碳市场规模在2030年代中期有望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
我在今天的文章中,梳理了全球碳市场发展的现状,面临的三大挑战,还分享了两套资料,分别是20份深度研究和从2013年到今年上半年的欧洲、全国、及各试点碳市场交易数据,希望能帮朋友们在研究全球碳市场时提供参考。
以下为部分内容,获取完整版,公号《低碳新风》
01
全球碳市场数据及深度研究
1、欧洲及全国碳市场数据
我汇总了11份碳市场交易数据表,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分析碳交易价格和交易量的变化趋势;了解各个市场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评估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碳交易对企业和地区的经济效益,包括对就业率、工资水平和企业声誉等方面的影响。
以下为部分表格截图:
(1)欧洲碳交易数据表(2016-2024)
(2)北京碳交易数据表(2013-2024)
(3)广州碳交易数据表(2013-2024)
2、全球碳市场深度研究20份
我汇总了20份全球碳市场相关的深度研究,包括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对我国影响等内容,以下为资料目录:
给大家分享其中一份《2024全球碳市场进展报告》:
报告由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ICAP)发布,概述了2023年全球碳市场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报告提供了丰富的碳市场数据,探讨了碳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例如碳市场与净零目标的一致性、碳市场覆盖范围的扩展等。
报告可以帮朋友们了解不同碳市场的覆盖范围、配额价格、拍卖收入等信息;了解碳市场收入的用途,例如支持低碳技术创新、援助受高生活成本影响的社区等。
主要内容包括:
(1)全球碳市场发展迅速:截至2024年,全球已有36个碳市场正在运行,覆盖全球18%的温室气体排放和58%的GDP,近1/3的人口生活在有碳市场的地区。
(2)新兴经济体表现突出: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的新兴经济体积极推动碳市场建设,例如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和土耳其。
(3)市场设计创新:新一代碳市场涌现,例如基于强度的碳市场和混合碳定价工具,使碳市场更具适应性和灵活性。
(4)碳市场改革:现有的碳市场不断进行改革,以与本世纪中叶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保持一致,例如欧盟的“Fit for 55”减排计划和中国的碳市场改革。
(5)碳价格稳定,拍卖收入创新高:在全球经济和政治不稳定的情况下,碳市场配额价格呈现不同趋势,但总体而言,碳价格稳定,拍卖收入再创新高。
(6)挑战与展望:尽管碳市场发展迅速,但仍面临挑战,例如社会接受度和政治阻力。未来,碳市场需要与净零目标保持一致,并加强国际合作,以应对新的挑战。
02
全球碳市场现状如何?
目前,全球碳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及东亚地区。其中,欧洲、北美等发达地区最早启动了碳市场建设,碳市场发展已相对成熟;东亚地区中、日、韩三国率先对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进行了探索,分别建立了地方特色型碳市场和国家级碳市场;泰国、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也在同步考虑引入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筹备碳市场的建设。1、欧盟碳市场欧盟碳市场经过十余年的运行,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碳市场建设经验。在覆盖范围方面,欧盟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广泛,纳入了发电、钢铁、水泥、玻璃等生产制造业以及商业航空公司等行业,覆盖欧洲约40%的碳排放量。2、北美碳市场北美碳市场起步较早,其中美国和加拿大碳市场发展较为成熟,可按区域分为两类:一是各国内部碳市场,如美国RGGI、美国加州碳市场、加拿大魁北克碳市场等;二是应对气候合作项目,如西部气候倡议(WCI)、中西部温室气体减排协定等。3、东亚碳市场目前,东亚地区中、日、韩三国均已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中国现阶段碳交易试点与全国碳市场并行,并逐步向全国碳市场过渡;日本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以地区级碳市场为主,且实现了局部碳市场链接;韩国则建立亚洲首个国家层面的碳市场,现已完成两个阶段的市场交易。此外,三国就气候变化问题共同创建了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机制,围绕碳定价及未来合作机制展开了多次研讨,以加深气候减排合作。全球主要碳市场进展不一,下表展示了全球主要碳市场的发展现状,从市场组织方式、覆盖范围、碳配额分配松紧程度及平均碳价等方面对各大碳市场的发展进行了直观的说明。
由表可以看出,欧盟碳市场运行相对成熟,以减排目标为导向严格限制碳配额发放数量,碳价格信号强劲,市场交易良好。北美碳市场碳配额总量均逐年递减,且严格限制了碳配额发放数量,此外,北美碳市场调节机制灵活多样,能够较好地维持市场供需平衡,因此碳价相对稳定。中国碳市场处于起步适应阶段,碳配额发放较为宽松,碳价相对低迷,市场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日本东京都碳市场减排目标明确,碳配额分配方案较为灵活,但市场主体较为单一,市场规模较小,碳价格信号略显低迷。韩国碳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市场机制相对严格,碳配额政策逐步收紧,碳价格能够保持较高水平。
03
全球碳市场面临哪些挑战?
1、发展中国家碳减排成本将增加
虽然近年来国际碳排放权价格呈现上升趋势,但是根据世界银行2023年5月发布的《碳定价机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2023》报告,目前大多数国际碳市场的碳价格仍低于实现《巴黎协定》温控目标所需的价格范围(2020年达到40至80美元/tCO₂,2030年达到50至100美元/tCO₂)。
纵览各大碳市场2023年成交数据,仅欧盟、瑞士、英国、新西兰碳市场的碳价超过了40美元/tCO₂,其余碳市场的价格普遍低于这一水平。而碳价提高有助于激励企业建立长效减排机制,促进减排目标的达成。若要实现1.5℃的温度目标,未来全球碳价水平仍会进一步上升,但发展中国家碳减排的隐形成本也将随之增加。
2、碳市场规模有待扩大
碳市场需达到足够的规模才能保证流动性,有效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形成合理碳价引导企业有效开展减排。
目前国际碳市场分布较为零散,难以发挥规模效应,减排效能有待提升。尽管目前欧盟与瑞士、加拿大魁北克省与美国加州以及区域温室气体倡议(RGGI)进行了碳市场连接。
但从全球层面看,由于不同碳市场主体在经济、减排动力、碳市场发展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大规模的区域碳市场连接机制仍有待完善。尤其是对碳市场建设起步相对较晚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有限的市场规模带来了一系列的限制和不利因素。
首先,由于缺少足够的市场参与者和交易活动,市场流动性不足限制了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导致碳价格无法有效反映实际的供需关系和减排成本,难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动低碳转型,减排效率受限。
其次,由于全球碳市场的分散性,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国际碳交易时可能会遇到标准不一、规则复杂的问题,交易成本增加,市场活力和吸引力下降。
最后,有限的碳市场规模制约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减排努力中的贡献,进一步削弱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气候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3、碳市场公平性有待提高
碳市场发展不均衡导致的碳泄漏(Carbon Leakage)问题引发部分经济体提出碳边境收费机制,如欧盟于2021年通过碳边境调节机制相关议案等。
联合国贸发会议2021年发布《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报告指出,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只能减少全球0.1%的二氧化碳排放,但会给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带来不利影响,可能产生贸易壁垒影响全球经济,进而影响发展中国家实现净零排放和研发清洁能源技术的能力。
04
我国如何深度参与全球碳市场?
中国应从碳市场链接与国际可持续发展机制方面提高国际碳市场参与程度,加强国际减排交流。
在碳市场链接方面,中国可以从以下两点考虑:
1、在碳定价方面,建立公正合理的碳定价机制。一方面,中国可首先与经济实力相近的国家相互链接,缩短碳价格差距;另一方面,与其他碳市场大国共同推动建立国际碳价格标准,打破碳市场价格壁垒,重塑碳定价权分配格局。
2、在市场规则方面,中国可首先考虑与日韩等国实现局部碳市场链接,采用渐进链接的方式,从碳配额分配、补偿处理和质量标准等关键要素入手进行试验性链接,提高市场机制的标准化和兼容性,为未来实现国家层面的碳市场链接做铺垫。此外,受地缘政治、商业及经济利益等复杂因素影响,短期内难以建立全球范围内的统一碳市场。因此,中国可在近期推动建立以区域政治贸易体系为依托的区域性碳市场,远期同各国共同建立更高流动性的全球碳市场。
在可持续发展机制方面,同样可从以下两点考虑:
1、在国际层面,一方面秉持公开透明、协商一致的原则,与各缔约方共同推动SDM实施细则的优化,保障SDM体系科学化、合理化建设,明确SDM减排覆盖范围、完善SDM基线设定与类型、健全碳排放核查监测体系一方面,可基于丰富的国际清洁项目交易经验,借助“一带一路”“南南合作”等开展与沿路国家的碳信用双边或多边交易,扩大减排合作范围。
2、在国内层面,采用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方式,在发展全国碳市场的同时进一步构建SDM与国内碳市场的衔接制度,有序协调SDM机制与全国碳市场的对接与互动,同时完善国内气候法法律体系,扩大体系覆盖范围。
05
结语
本文梳理了强全球碳市场对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全球碳市场发展仍面临的三大挑战。文章还为我国参与全球碳市场提出了具体策略,核心观点在于通过建立公正合理的碳定价机制和参与国际碳市场链接,中国可以更深入地参与到全球碳市场中,同时促进全球碳市场的健康和有效发展。
相关文章
2024-08-033阅读
2024-08-033阅读
2024-08-033阅读
2024-08-033阅读
2024-08-033阅读
2024-08-033阅读
2024-08-033阅读
2024-08-033阅读
2024-08-033阅读
2024-08-03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