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点燃经济发展的强引擎、源动力
吴中高新区通过“创在吴高新”栏目
聚焦落户人才科技报国的赤子之心
分享创业英才逐梦而行的奋斗历程
今天我们要走进的是
深耕吴中高新区29年的
苏州天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蒋云泉
苏州天烨集团有限公司
苏州天烨集团是一家根植吴中,心系吴中,情系吴中的现代民营企业。吴中高新区胥口镇是集团初创地,也是总部所在,集团始建于1995年,由单一冲压加工发展成创新综合型制造企业。产品覆盖通讯、医疗、汽车、工业自动化电动工具等领域,与诸多世界五百强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天烨集团先后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著名商标、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等。
天道酬勤,从来都没有不劳而获轻易成功的企业家,蒋云泉和他的天烨,如同当年的华为一般,从白手起家,步步艰辛,筚路蓝缕,一路踏实走来……
1995年,蒋云泉义无反顾放弃了在国营企业技术主管的安稳职位,带着向父亲借的12800元和十几年累积下来的技术和经验,租下了村办企业150平方的小车间开始创业。
常常是为一个细节,钻研讨论到深夜,常常是为一个客户的要求,改进磨合到天明。正是通过锲而不舍的坚韧和决心,通过技术创新立足自主开发新型模具,悟性颇高的蒋云泉很快就带领团队占领了当时技术产品研发的行业内制高点。时至今日,当初白手起家的那份创业艰辛还一直在打磨激励着蒋云泉。他说:“创业初期,我们只有四个人,任何事都是亲力亲为,甚至买菜烧饭都是自己来。在1995年那个简陋的创业经济条件下,一个月的电话费都将近2000元,前期由于资金紧张,不得不靠卖废料才能缴纳电话费,几个人吃住都在小车间里,生活创业两不误,那份艰辛而踏实的滋味至今难以忘怀。”
在创业的头一年,蒋云泉他们几个硬是以超乎常人的刻苦和努力,通宵达旦,艰苦钻研,终于收获了创业的第一桶金20多万元。
此后,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优异的产品,天烨每年稳扎稳打,一直到2000年,通过敏锐捕捉把握国家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时代契机,积极拓展跨国合作,天烨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确立奠定了“通讯和工业自动化”两轮驱动战略,依靠两条腿走路,两个板块齐头并进,天烨业务呈现出快速推进增长的势头。
业绩也迅速从2001年的3300万销售额,倍增到2004年的1.2亿,再到2005年的3.3亿。之后的每一年,天烨销售额都以二位数的数字在高速增长,那几年,是天烨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也为今天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和市场基础。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在蒋云泉脑海里,思考的不仅是一时一势,而常常是着眼5-10年的长远规划发展愿景。
在天烨的每一段发展历程中,蒋云泉都时刻关注着国内外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他有着一个成功商人所特有的敏锐直觉,能第一时间捕捉并客观分析预测自己产业和市场的发展前景。他总是能结合企业本身的情况,精准拓展优化市场,促推天烨转型升级谋求创新,在他的不懈努力下,2005年,天烨终于形成了包括通讯、医疗器械、工业自动化、电动工具以及汽车尾气排放这五大领域的产业布局。
蒋云泉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做企业,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时至今日,天烨无论在产业优化上还是在客户优化上都始终遵循着这一条定律。
伴随着天烨的不断成长壮大,天烨集团连续多年获得纳税大户称号,在蒋云泉的带领下,天烨正以稳扎稳打的沉稳作风,精耕细作,努力执着地开疆拓土,带动引领着企业集团不断做大做优做强。
2019年,蒋云泉获评“江苏省科技企业家”称号。科技创新是他创业之初始终坚持的信念。蒋云泉深知:想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被市场淘汰,一个企业必须要在日常的经营中保持活力,除了自身的硬件设备外,更需要能力的提升。为此,在他的带领下,天烨从2010年开始,通过逐步完善和提出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加大研发和技术革新投入,相继开发了近30多个项目,被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江苏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2011年,天烨通过苏州市工程研究中心认定,公司以技术中心为平台,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相结合,从基础技术工艺到产品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形成了企业独有的核心技术,有效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此外,天烨始终坚持积极对标对接国家及省、市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苦练内功,努力对上争取,为企业转型升级创造有利条件。
天烨依托公司内部的研发力量,以及通过供应商早期参与,与众多世界领先的跨国企业共同投资开发,形成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如天烨集团及时把握市场契机,及时调整销售策略,成功实现与世界医疗设备巨头和通用汽车零部件公司战略合作,为企业拓展内销提供了内生持久动力。
此外,天烨还积极和优秀高校合作,包括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不断汲取产业研发前端养分,有效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无缝对接。
蒋云泉是个有情怀的企业家,也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他先后获得“苏州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苏州市杰出民营企业家”“江苏省优秀企业家”“江苏省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
诸多成就和社会荣誉的获得,离不开蒋云泉辛勤的汗水和不舍昼夜的付出。圈内朋友看他的行程表,用日理万“机”,“机翼上的生意人”来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日夜颠倒的飞行对于1963年出生的他应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可蒋云泉却对此早已习惯。
为了天烨的事业,为了天烨这一大家子员工,蒋云泉全身心的投入,可以说一年365天,他很多的宝贵时光是在飞机上度过的,无数个日日夜夜,无数个倒头就睡,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为企业、为事业操劳奔波的“事业狂人”。
他常说“做我们这种科技型企业,不能停,你停了,别人就赶上来了,你身后还有多少期待的目光,还有多少个员工多少个家庭期待着天烨的发展壮大啊”。身为一个肩负着社会责任的企业家,蒋云泉多年来,始终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在各类扶危济困、赈灾救助等慈善公益活动方面,蒋云泉和天烨累计捐款超过千万元,为社会和谐贡献着自己的积极力量。
蒋云泉尤其热心家乡公益教育事业,2007年捐资38万人民币设立了“藏书中学天烨奖学基金”。如今又在蒋云泉的母校,木渎中学,设立了100万的奖学教育基金。他身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吴中人,对培育他的这块土地始终怀抱感恩之心,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情系故土,反哺乡梓,蒋云泉这份朴素的绵绵情怀,着实令人肃然起敬。
后记
去年10月,天烨集团子公司苏州市天烨科技有限公司新厂建成投用,这标志着扎根吴中高新区29年的天烨科技,从一个村镇租赁的小车间,逐渐蜕变为一个初具规模的新型制造型企业。
新厂投用的现场,天烨科技总经理蒋冰清说道,扎根吴中高新区29年,天烨集团业务从单一的电极放电零部件,发展到当前的六大事业部,产品类别也跃升至高级别的组装测试调试系统,十分感谢吴中高新区的帮扶,让企业能够不断推陈出新,在一轮又一轮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始终保持先发优势。未来,天烨也将为吴中智能制造及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
下一步
吴中高新区将
营造更优质的创新创业环境
推动更多项目在此落地生根、做大做强
同时将不断挖掘人才潜力,激发创新活力
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吴中高新区发布出品
素材来源:吴中商会
编辑:小新
审核:吴彬
媒体选稿编辑:李俊锋 系知名文化传媒人、新媒体运营师、高级摄影师、《现代苏州》杂志特约撰稿
相关文章
2024-08-063阅读
2024-08-063阅读
2024-08-063阅读
2024-08-063阅读
2024-08-063阅读
2024-08-063阅读
2024-08-063阅读
2024-08-063阅读
2024-08-063阅读
2024-08-06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