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能源车险市场呈现出一种矛盾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方面,众多新能源车车主抱怨车险费用高昂,甚至遭遇投保被拒的困境;另一方面,承保的保险公司却连连叫苦,声称处于亏损状态。
据精算师协会与中国银保信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保险行业承保了3105万辆新能源汽车,保费收入达到1409亿元,提供风险保障金额高达106万亿元,然而承保亏损却达到了57亿元,呈现出连续亏损的趋势。具体来看,承保的2795个车系中,有137个车系的赔付率超过了100%,即处于亏损状态。
其中,新能源客车承保车系达到1654个,承保车辆数为2982万辆,承保车辆数超过1万辆的车系有301个,赔付率超过100%的车系则达到了99个。新能源货车方面,承保车系为1141个,承保车辆数为123万辆,承保车辆数超过0.5万辆的车系有55个,赔付率超过100%的车系有38个。
此前,已有部分保险公司发布了新能源车险的赔付情况。太保产险董事长顾越曾透露,2023年太保产险的新能源车险同比增长超过50%,但出险率比燃油车高一倍,综合成本率仍处于亏损状态。人保财险则表示,2023年车险综合成本率为96.9%,而新能源车险商业险部分的综合成本率高于整体车险约7个百分点。
东吴证券的研报指出,在新能源车险专属保险条款推出之前,新能源车险的综合成本率普遍在110%以上,尽管2022年以后有所下降,但目前仍处于持续亏损状态。
新能源车险赔付率高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维修成本较高。由于新能源汽车智能化、一体化程度高,智能设备和配件局部损坏通常需要成套维修更换,且零配件和维修工时价格偏高。其次,出险率较高。新能源汽车往往成为营运类车辆的优先选择,使用强度大,且车主相对年轻,驾龄短,经验不足,导致出险率相对较高。部分车险价格与车辆使用性质错配,以及车险价格与车辆风险不匹配也是重要原因。
对于新能源车险综合成本高的问题,顾越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新能源车智能化集成度高,驾驶行为与燃油车截然不同,且很多新能源车被用于私车营运。一位新能源网约车司机表示,他的车仅10万元左右,但车险费用却高达8000多元。另一位网约车司机也抱怨营运车险太贵,他的车9万多元,家用车险保费不超过5000元。
汽车行业资深人士裘先生指出,3000元的保费差价很可能导致一个车系出现承保亏损。保险公司无法逐一核实,只能根据大数据计算的成本提高某些车系的保费。因此,网上出现了关于新能源车险保费上涨的不同声音。有些车系的车主称保费上涨,甚至遭遇拒保,而有些私家车车主则表示保费并未上涨,反而下调了。
为破解新能源车险投保贵、投保难的困局,金融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其中包括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研究推出“基本+变动”的新能源车险组合产品和“车电分离”模式的汽车商业车险产品,优化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和商业车险基准费率等。
针对维修费用高的问题,《指导意见》提出丰富新能源汽车维修零部件供给渠道和类型,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通过技术开放提升动力电池的维修经济性。同时,探索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推动其与商业车险保费相挂钩。
精算师协会和中国银保信表示,落实《指导意见》,保险业需要优化业务流程,压降管理成本,完善新能源车险费率形成机制,优化商业车险产品供给。对于车企来说,需要优化车辆设计制造,合理开放维修体系,降低维修成本,加强跨行业数据共享,提高新能源车险定价精准性。
据悉,上海保交所已搭建了“车险好投保”平台,首批接入10家大中型财险公司,旨在帮助高赔付风险车辆顺利投保,参与该平台的险企不能拒保。金融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财险行业将针对智能驾驶特点及其风险变化,对保险产品保障内容、产品形态进行创新优化,提供更加贴合实际保障需求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相关文章
2025-02-1425阅读
2025-02-1425阅读
2025-02-1425阅读
2025-02-1425阅读
2025-02-1425阅读
2025-02-1425阅读
2025-02-1425阅读
2025-02-1425阅读
2025-02-1425阅读
2025-02-142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