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今天的生活而言,智能手机有多么重要,已经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
我们用它联系远方的亲朋好友,支付生活中的一切,组队玩游戏刷视频获得快乐。毋庸置疑,手机成为了我们身体的延伸,某种意义上的“器官”。
它的重要,在所有的移动终端里,没有之一。
然而,凡事最怕“卡壳”。
前段时间出差,我在深圳站里头,和身在老家的母亲视频通话的时候,就遇到了画面卡住、声音断断续续的问题,一看手机顶栏的信号图标就发现:信号又不行了。
这样的场景显然不是个例,尽管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日常生活中已经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信号盲区,但受限于各种复杂环境、个体因素的影响,绝大部分用户还是会遇到信号差甚至无信号的问题,这样的场景或许并不真的“要命”,但却足以令人感到焦虑无比。
而在制造这些焦虑的产品中,被人们吐槽最多的可能就是 iPhone,如果把几台旗舰手机摆在一起,信号最好的可能还有些争议,但信号最差的大家似乎已经不言自明了。
不过,今年这个情况可能迎来一些改观。
(图源:苹果)
在经历了数年的爆料后,iPhone 16e直到今年二月才姗姗来迟,与其同时落地的,还有那颗让人望眼欲穿的苹果自研基带C1,号称接盘英特尔、狂烧几十亿,投入千人团队、历时七年开发的实验性芯片。
别的不说,苹果打磨了这么久才有第一代产品,小雷个人对这颗基带的期待还是挺高的
于是乎,为了探究这颗基带的真实实力,也为了搞清楚现在苹果、安卓和鸿蒙手机在信号上究竟还有多少差距,我精心选出了三款近期发布的代表性产品,想是时候给你们一个最真实的旗舰新品信号横评了!
2025年,那我们自然得测今年发布的旗舰产品,再考虑到苹果、安卓和鸿蒙三大阵营的独特性,最终选出来的横评机型就是下面这三款产品:
2025年2月19日发布的iPhone 16e,采用A18仿生芯片和自研C1基带,售价4499元起。
(图源:)
2025年2月27日发布的小米15 Ultra,采用骁龙8至尊版芯片和X80 5G基带,售价6499元起。
(图源:)
最后是2025年3月20日发布的华为Pura X,采用麒麟9020芯片和自研基带,售价7499元起。
(图源:)
iPhone 16e、小米15 Ultra、华为Pura X,25年新春三大旗舰机,谁的信号表现最拉胯,最的表现最亮眼?看PK。
搭载联通5G卡,挑战广州3号线
为了控制变量,我们让三款手机都插入中国联通的5G手机卡,而且它们用的都是5G套餐,不会出现人为限速的状况,三款手机的蜂窝网络保持默认设置,自动连接最高速率的网络。
测试场景的话,这次我们找了四个场景,分别是代表多人室内的“办公室”,代表信号死角的“地下停车场”,堪比密闭铁笼的“老旧货梯”以及很多人的信号恶梦——“广州三号线”。
针对这些场景,我们设置了四个测试项目:
基础测速,首先,我们读取三款手机在对应场景的信号强度,然后我们选择中国信通院开发的“全球网测”作为测速软件,服务器选择的是“广州电信”,为了更直观地呈现真实网速,速率单位小雷改成了更好理解的“MB/s”,而非默认的“Mbps”。
(图源:)
之所以不用更知名的SpeedTest,一方面是因为它暂时无法选择小雷所在的广州本地服务器,测试出的速率可能会打折扣,另一方面是因为HarmonyOS 5目前支持的正经测速软件也就“全球网测”这一款,横评肯定是要控制常量的。
拨号通话,这个比较基础,在同样的位置试着拨打电话半分钟,确保对方在一个网络良好的环境下通话,主要看是否接通、是否有中断,再保证通话质量,根据双方体验给予评分。
刷短视频,使用抖音视频流来测试,加载出一条就滑走一条,看看在一分钟内能加载出几条短视频。
观看直播,打开哔哩哔哩的英雄联盟赛事直播,切换到原画画质,然后观看一分半钟,看看三款手机切换到原画画质后要多久才能完成缓冲,然后记录过程中出现缓冲的次数和总耗时。
公平起见,每台机子测试前还是老样子,都会开关一遍飞行模式来手动初始化网络,确保手机自动连接上最好的基站;且每一项都用录屏(或截屏)来记录存档,也方便后面的数据复验。
确定了测什么、怎么测,那接下来春季旗舰新品网络信号横评,这就启动!
“人多机杂”的办公室:有无遮挡很关键
老样子,我们还是“就地取材”,直接从我们办公室所处的网络环境开始测。
别看室内场景好像没啥特别的,我们办公室位处广州市天河区,周围几乎全部都是高层办公园区,甚至还有一个人口密度拉满的城中村,尽管基站覆盖率高,信号常年显示满格,但是由于网络较为拥挤、室内信号环境复杂且遮挡情况较为严重,实际体验还挺有压力的。
开始进行测试,我们先看看信号强度,这里主要看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它是一个负数,单位是dBm,绝对值越小,信号越好。
(图源:)
根据中国移动测试要求,RSRP>-80dBm,代表手机信号很好;RSRP=-80~-89dBm,说明手机信号好;RSRP=-90~-99dBm,表示手机信号一般;RSRP=-100~-109dBm,可将手机信号判断为差;RSRP<-110dBm,手机基本上处于无信号状态。
实测,在我的工位上,iPhone 16e测得信号为-92dBM、小米15 Ultra为-82dBM,而华为Pura X则为-80dBM,三台机子的信号强度都比较接近,属于是手机信号正常的水平,但苹果偶尔会突然跳到-114dBM的样子,体验不太稳定。
三款手机的测速表现都比较一般,其中华为表现最好,下载速率能够达到27.87MB/s,小米时延表现最佳,而苹果的速度、时延都中规中矩,所有机子似乎都无法达到37.5MB/s的标准5G网络水平。
(图源:)
因为信号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拨号通话肯定是没问题的,那么短视频的体验又如何呢?
小雷在这里无脑刷了整整一分钟短视频,除了华为Pura X偶尔会出现一次加载缓冲以外,另外两款机子在体验上都没啥问题,只要我能保证手指不停刷新,基本都能刷个45-50条的样子,这个数值在后面可以作为参考。
(图源:)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都是我在工位上测试出来的结果,如果愿意挪动脚步,来到相对宽敞、没有遮挡、更没有各种无线信号干扰的园区里,那三款产品的网络速率都能做到接近37.5MB/s的5G标准水平。
只能说,有无遮挡,还真是决定网速快慢的关键。
死角密布的地下停车场:比预期中好不少
离开办公室,接着是“地下停车场”的场景。
正好,我们所在的园区附近就有个地下车库,上班停在那边的哥们说,那里的信号基本上是个断断续续的情况,正好可以试一下。
结果令人比较惊讶,三款产品在地下车库的信号强度居然都还不错,也没有出现过断联或者是突然切换到4G网络的情况,只能说旗舰手机在信号这块确实都是有一点保障的。
(图源:)
但是信号好不代表网速就一定高,从测速看,这里三台机子的下行速率最多也就能跑到10MB/s,华为Pura X要比小米、iPhone快一点,但是小米的时延和上行速率表现都是相对最佳的。
(图源:)
实际体验的话,拨号电话、网络信号都没啥问题,肯定不影响基础体验。
其他方面的话...我想,也不会真的有人蹲在地下车库就为了刷个短视频吧。
说实话,现在大城市地下信号网络覆盖其实也已经很成熟了,想在广州商场车库这找到一个真正的断联地带,其实并不容易,要是大伙有什么好地方推荐,也欢迎在留言里告诉我们。
信号被屏蔽的老旧货梯:偶有间歇断联
要说信号差的地方,还有个地方不得不提,那就是“升降电梯”。
那些比较新的大厦电梯还不行,一般来说几家运营商都会针对性地在里面覆盖室内天线,比如小雷所在的园区里,几个正常电梯都可以保证全程不断网,信号覆盖还是挺不错的。
真要评测,就得找那种墙特别厚的货梯来试一下。
你别说,像这样的金属外壳升降梯,本身就是个法拉第笼,无线电波很难穿透金属的电梯厢体,在踏入电梯的一瞬间,三台手机的信号都收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没法像之前一样维持信号稳定的表象。
(图源:)
打开网速测试,你会发现三款手机的网速都迅速降了下来,下行速率都只有20MB/s左右,尽管小米15 Ultra信号栏还亮着“5G”的图标,但这明显已经是4G的网络速率了,可以说是纯粹的众生平等。
(图源:)
幸好,拨号电话依然没啥问题,即便在打电话的情况下进入货梯,三款手机也不会出现断联的现象。
有趣的是,即便是在这样的网速下,依然有两款机子可以正常看B站原画直播,就是刷短视频的时候会出现时不时卡一下的现象。
高度拥堵的地铁站:稳定比强度更重要
在地铁上刷手机,是无数上班族在通勤路上最常见的消磨时光的方式,也是对旗舰手机信号能力的一场大考。
相信我,我曾住在距离公司有一个小时以上车程的地方,个中心酸我最清楚。
要说广州地铁开通运营的十多条线路里,哪一条最拥挤的话,可能一号线和三号线还会有一点争议的声音,但要是问哪一条线的网络口碑最差,那还得是三号线最有含金量。
为此,小雷踏进了广州三号线的始发站天河客运站。
(图源:)
列车尚未启动时,网络肉眼可见的流畅,打开测试软件,华为Pura X的下行速率一下子飙升到72.42MB/s,上行速率也超过了15.25MB/s,让小雷不禁怀疑方圆两米之内就有一台5G基站。
在地铁这个场景下,小米15 Ultra的下行速率可以跑到49.81MB/s,iPhone 16e的下行速率可以跑到49.60MB/s,基本都是顶着5G网络理论速度去跑的,只是和华为Pura X间仍有一定差距罢了。
(图源:)
列车启动后,三款手机信号立刻锐减,4G信号很快就跳了出来。
在列车行进的状态下,华为Pura X的下行速率最低来到了8.35MB/s,另外两款机子也在伯仲之间。
(图源:)
在这种情况下,反而是小米出了一点状况,在进出隧道的时候,网络测速居然失败了一次,但是拨打电话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也没怎么影响看在线直播和刷短视频的体验。
不禁感慨现今的5G建设力度,即便是地铁上也能愉快地刷视频了。
总结:苹果表现不差,外部因素影响最大
好,所有测试场景的数据看完。
事实上,你很难说这四款机型哪个绝对更好,毕竟大家都有在测试里翻车的情况,而且在日常使用的场景里表现也都比较稳定。
(图源:)
在这三款产品里头,iPhone 16e的表现确实并不算突出,主要的问题在于基站切换并没有国产旗舰那么积极,而且信号强度也会稍逊一筹,胜在它是这里最国际化的机型,网络频段支持是这里最丰富的,基本能做到走遍全球都能用。
或许因为都是旗舰产品,华为Pura X在这次测试中的表现属于“稍好一些”,但也没有到高人一档的那种水平,当然了,从三者之中最稳定的信号强度和最快的网络测速上,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他们在网络方面的技术积淀和深厚的软硬件优化功力。
最后是小米这边,虽然在一些网络测速中似乎不占什么优势,但是在每个场景都有几乎如一的体验,在整体稳定性上还是稳超苹果的,再加上它6499元的起售价,本身就是挺有性价比的Ultra旗舰。
相关文章
2025-03-3133阅读
2025-03-3133阅读
2025-03-3133阅读
2025-03-3133阅读
2025-03-3133阅读
2025-03-3133阅读
2025-03-3133阅读
2025-03-3133阅读
2025-03-3133阅读
2025-03-313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