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均普智能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郭继舜在“智启人形 聚势未来”上证·长三角科创沙龙上预测,未来2至3年,人形机器人将会在工厂作业和仓库搬运等场景上逐渐放量;3至5年,公共场所的需求会不断增大,比如商场导购、医院导诊等;5至10年,更多个性化、高频的应用场景将会出现,比如医疗护理、养老陪伴等。
“如果说大模型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比肩的可能性的话,人形机器人则会把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能力实体化,我们称之为具身智能。”郭继舜表示,随着医疗技术进步,人类预期寿命逐渐增长,人口老龄化趋势将会提速,导致劳动力缺口增大。为应对这一挑战,具身智能将逐渐在工业生产、仓储、教育科研、医疗护理等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郭继舜看来,近期国内虽然掀起人形机器人热潮,但是我们不能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应用过于乐观。“我们总会高估一项技术短期内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却往往低估一项技术长期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改变。”
“人形机器人将会成为在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之外,人类大规模拥有的第三个设备。”郭继舜表示,但是目前人形机器人行业最大的问题在于用户需求比较模糊,未来的应用场景并不明确。
郭继舜认为,人形机器人可以大规模应用需要满足三个前提条件:稳定的站立,无损的倒地自起,接入基于空间智能的世界模型。“这三个前提条件缺一不可,一旦三个前提条件被满足,人形机器人将迎来在这个世界上应用的‘苹果’时刻。”
责编:刘安琪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相关文章
2025-04-0238阅读
2025-04-0238阅读
2025-04-0238阅读
2025-04-0238阅读
2025-04-0238阅读
2025-04-0238阅读
2025-04-0238阅读
2025-04-0238阅读
2025-04-0238阅读
2025-04-0238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