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楼市的小阳春,或是旧时代的绝响

资讯 » 房地产 2025-04-03

近年来,中国楼市一直处在风云变幻之中,而2025年,或许将成为楼市一个尤为特殊的年份——它可能标志着楼市“小阳春”的终结。这一预测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系列深刻的社会与经济变革,尤其是人口结构的变化。

最新公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中国普通小学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均出现了罕见的“断崖式下跌”。这一趋势并非孤立现象,而是与近年来出生人口的急剧减少密切相关。全面二孩政策在2016年和2017年集中释放了一波生育小高峰,但随后便迅速回落。到了2018年,全国出生人口直接减少了200多万。这种趋势已经对楼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那些依赖学区房概念的房地产市场。

学区房,作为楼市中的一个特殊存在,其价格往往远超普通住宅。而支撑学区房高价的,正是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然而,随着小学生入学人数的减少,学位的稀缺性将逐渐降低,学区房的溢价逻辑也将随之崩塌。那些曾经以高价成交的老破小,很可能会成为楼市击鼓传花游戏中的最后一棒。

为什么2025年可能成为楼市最后一个小阳春?这主要与小学生入学需求的变化密切相关。每年3月的楼市小阳春,有很大一部分购房需求来自当年9月准备入学的小学生家长。然而,随着2026年小学生入学数量的减少,这一购房需求也将大幅下降。因此,明年的小阳春或许真的不会再来。

当然,今年的小阳春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市场的热捧。上海、杭州等城市的楼市表现尤为抢眼,二手房成交量走高,土拍市场也再现地王。然而,这背后是否意味着房价的全面上涨?答案或许并不简单。

仔细分析今年的小阳春,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不同的现象。一线城市主要依赖学区房强撑市场,而二线城市则通过降价换量来维持销量。至于三四线城市,则直接选择了躺平。此外,政策层面虽然持续用力推动“止跌回稳”,但并未提及止跌回升,而是强调回稳。这意味着政策并不希望房价出现大幅上涨,而是希望市场能够保持稳定。

从更深层次来看,人口拐点已经到来,这是无法否认也无法逆转的核心因素。没有需求增量的支撑,房价想要重现过去二十年的疯狂单边普遍上涨,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时,一二线城市的房价仍然居高不下,年轻人的就业和收入问题也没有得到显著改善。在居民资产负债表仍在修复、房企自我造血功能尚未恢复的情况下,整个房地产市场的结构已经出现了问题。

因此,现在的房地产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有钱没钱的问题,而是市场结构的问题。在改革没有得到实质推进之前,即使房价真的涨上去了,也用不了多久就会再次跌下来。所以,我们关注的焦点已经不再是房价本身,而是楼市到底作出了哪些改变?这些改变是否能够引领楼市走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2025年的小阳春,或许将成为楼市旧时代的终章。它是学区房最后的狂欢,也是既得利益者的最后体面。然而,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我们不应该被短期的市场波动所迷惑。记住,千万别在泰坦尼克号上争夺头等舱。楼市的变化已经预示着新的时代的到来,我们需要以更加理性的眼光来看待楼市的发展,寻找属于自己的机会与方向。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