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处“卡脖子”,“造车新势力”们不碰插混

资讯 » 智能车 2025-04-08

插混和增程都是挺好的技术,相比传统燃油车来说,好开、省油、性能强,还是天生智能化平台。不过,近日某重要行业论坛上一位大师的言论又惹波澜。

大师发言的大意是:“如果把插电式的传统结构件省掉的话,就会进化成了增程式”。

言下之意,增程式比插混更先进。这让人想起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造车新势力”们要么造纯电车,要么造增程式,却从来不碰插混;而那些老牌汽车大厂,比亚迪、吉利、长安、上汽、长城等,不约而同都在插混上发力。

▲传统汽车大厂专注于插混技术路线

业内人其实都明白,插混(这里特指“以电为主”的电驱插混)相比增程,技术复杂度高,但无疑效率也更高、性能更强——“新势力”们不涉足插混,是眼光特别超前?还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呢?

两大“卡脖子”难解

插混车不是想造就能造,首先,你要有造插混车的资质。

插混、增程都是新能源汽车,但按我国《汽车产业投资规定》,又分属两个产品类别。插混车型涉及“发动机提供驱动动力”,和燃油车、混动车一起归入“燃油汽车投资项目”;而增程式车型单纯靠电机驱动,和纯电、燃料电池车一起归入“纯电动汽车投资项目”。

“新势力”大都属于“纯电动乘用车(含增程式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没有造插混车的资质。

就算拿到资质,想造插混车还要过技术关。

插混车既有增程电驱模式,发动机在某些工况下也要参与驱动,这对于缺乏发动机和变速机构研发功底的“新势力”们来说,软硬件上都很难搞定。

不管是增程还是插混,专用发动机都是最核心的部件;专用发动机好不好,关键看“热效率”,这直接决定着“亏电油耗”之类的主要指标。老牌大厂的“热效率竞赛”热火朝天,比亚迪、吉利、上汽把专用发动机热效推到46%以上,东风也干到了45%以上,而“新势力”则多在41%左右徘徊。

原因很简单,“新势力”用的发动机大都是从供应商那里外购,人家能供什么货,你也只好用什么货,这方面不能有太高追求。

增程技术架构比较简单,发动机只管发电,车子只有纯电和串联两种工作模式,研发匹配难度不大;但插混就不一样了,发动机要参与驱动,工作模式增加了并联和直驱,整车匹配调试的难度比增程高了若干个等级。如果没有发动机研发制造能力,就算凑合做出一套插混系统,技术指标也好看不了。

▲中国汽车厂商的“发动机热效率竞赛”引起外媒关注

发动机、电池、电机都可以从供应商那里买到,但整套先进插混技术谁家也不卖,所以,新势力们对插混就望而却步了。

一句话:新势力们不是不想用插混,是做不出插混,也做不了插混。

插混弥补增程两个缺陷

增程只有电机驱动,某些品牌就用“电动”幌子自抬身价,把插混贬低为残留了燃油车技术的落后系统,而把增程描述成更“纯粹”的新技术。

插混的机械结构和工作模式更复杂、研发匹配难度更大,当然,成本也更高。那些老牌汽车大厂是画蛇添足,非要干费力不讨好的事儿吗?

当然不会。坚持插混路线的原因其实很简单,至少在目前来看,增程技术存在两个明显的缺陷。

增程实际上是插混的阉割版,说直白些:插混=增程+混动。

增程只有纯电、串联两种模式,前者靠电池给电机供电,后者靠发动机发电给电机供电,整车只能靠电机驱动。

插混的发动机除发电外,还能参与驱动,等于多了一种动力源。所以,工作模式也变成四种:纯电、串联、直驱、并联。

▲串联模式架构相对简单

增程第一个缺陷是:高速、快速路况下效率低、油耗高。

混动技术的奥妙,就是让发动机和电机打好配合,尽量把发动机的运转控制在高燃效区间。在城市路况下,发动机直驱会严重偏离高效区间,这时就用电机驱动(纯电、串联模式)来弥补;而进入快速路、高速路后,发动机直驱非常高效,如果这时候让发动机发电,靠电机驱动,等于多了两次能量转换过程(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电能再转换成机械能),损耗自然大。

增程第二个缺陷是:亏电状态下,加速性能明显下降。

插混有发动机、电机两个动力源,两者可以协同发力,即便电池电量不足,加速能力变化不大。

增程只靠电机驱动,一量电池进入低电状态,电机的输出功率会明显受限,直接表现就是加速性能大幅下降。在专业媒体实测中,增程车在亏电状态下零百加速能力甚至会下降一倍,比如原本只用4秒5秒,亏电后可能会到9秒甚至10秒以上。

加速性能起伏大,还是有些隐患的,比如在某些状况下需要急加速时,可能会让驾驶人误判。

插混有两个动力源可用,还有另外一些优势。比如发动机和电机可以共同出力,动力更强;比如万一电驱出故障了,发动机还能驱动,安全性好些;比如增程必须用大电池,而插混电池容量可灵活匹配,兼顾各种需求。

技术竞争,本质是效率之争

老牌汽车大厂做架构更复杂、成本更高的插混,无非是明白增程尚存缺陷,尽量用技术手段去补短板;新势力们走增程路线,无非是因为门槛低、上手快、利润高。

增程比插混整体效率低,行内人心里明镜一般。但某些品牌起劲鼓吹增程技术,刻意把插混描述成一种过时的、落后的技术,这就不地道了。

当然,有人觉得插混不就是效率高点吗?增程不是一样能用吗?

这就属于技术哲学讨论的话题了。

通常认为,技术应该提升,效率应该提高,不是能用就好。比如燃油车的发动机技术一直没停止进化,化油器用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改电喷呢?歧管喷射也很好,为什么要上高压缸内直喷呢?

现在发动机技术又为混动而进化,不光热效率不断推高,天生NVH占优的水平对置发动机也在焕发新生。

技术竞争的本质,是比拼效率;技术先进不先进,关键看效率高不高。不要说什么插混不就是油耗低点吗,谁在乎那点油钱?油耗低一点、性能强一点,背后都是非常复杂的工程技术难题,工程师们殚精竭虑,一点点地提升效率,汽车技术就是这么一步步进化的。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