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转化进行时 70余家民企走进哈工大郑州研究院

资讯 » 新金融 2025-05-16

5月16日,“科创郑州 共创未来”民营企业进院所活动举行。70余家民营企业的负责人、技术总监与科研专家齐聚哈工大郑州研究院,通过实地参观、成果发布、现场对接等环节,搭建起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桥梁,让实验室里的“高冷成果”与市场主体的“热辣需求”擦出火花。“我们不是来参观的,是带着技术需求来的!”某企业技术总监的话,道破了这场“技术相亲会”的硬核底色。

活动伊始,参会企业代表参观了哈工大郑州研究院科技成果展厅及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专家还现场讲解了特种机器人、先进材料智能热加工等领域的技术成果与应用场景。“智能机器人可实现20米*50米,1000平方米大场景下的精准三维建图,相关技术已部署至企业开展应用测试。”特种机器人团队负责人王珂在会上介绍道。

在院企对接座谈会上,郑州市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是“顶天立地的科研力量”与“铺天盖地的市场主体”的双向奔赴,是为了更好地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并表示未来将建立企业需求清单化闭环解决机制,通过常态化对接,让哈工大郑州研究院成为民营企业的“技术加油站”。

郑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郑州市已引进8家一流大学、8家科研机构建设郑州研究院,累计聚集科研人员1300多人,培养研究生1800多人,获批国家级、省级平台39个,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01项,省级的科研项目177项,技术活动成交额达到4.6亿元,并提出以“平台搭建、共建联创、生态培育”为抓手,推动“企业出题、院所答题、政府助题”的创新模式。

此外,企业家们对哈工大郑州研究院的科研实力表现出浓厚兴趣。汉威科技等企业代表分享了与研究院在传感器技术、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经验,期待进一步在柔性机器人、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开展深度对接。新昌铜业代表则现场提出技术合作意向,希望借助研究院的研发资源突破产品瓶颈。

北京虹石投资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陈长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关注到哈工大郑州研究院在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的技术积累与产业转化潜力。作为投资方,我们期待通过‘技术+资本’双轮驱动,助力科研成果‘落地生金’。比如,研究院在智能热加工领域的技术突破,若能与郑州本地制造业结合,有望催生新的产业增长点。”他进一步表示,投资机构愿与研究院共建“技术转化基金”,定向支持市场化前景明确的项目。

引力琥珀人工智能创始人高逊则抛出具体合作诉求:“我们正在开发一个AI短剧撰写平台,目前已完成基础模型微调和任意段落可控创作,为人工编剧节约40%创作时间,但在跨剧集的上下文剧集创作中,面临中长篇剧本结构衔接时内容与结构连贯性难以保持的瓶颈。哈工大在自然语言处理、多模态交互领域的研究成果,恰好能填补我们的技术缺口。”他透露,团队想要与哈工大郑州研究院共建“AI内容创新实验室”,探索短剧生成与智能交互的融合应用。“未来用户只需输入关键词,平台即可自动生成剧本、分镜,甚至虚拟演员表演的短剧,这将彻底改变内容创作的成本结构。”

责编:王时丹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