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糖茶拓展至15个产品系列,果子熟了年销量已达4亿瓶

资讯 » 新零售 2025-05-17

作为近年来无糖茶领域里,鲜有的仍在增长的品牌,果子熟了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

在2025年5月8日-10日举办的FBIF2025食品饮料创新论坛及FBIF食品创新展上,果子熟了联合创始人陈淼表示,果子熟了无糖茶的年销量已经从过去的2亿瓶,增长至4亿瓶。

据马上赢发布的数据显示,无糖即饮茶的同比增速有了比较明显的下滑,在今年的3月,其销售额同比增速为负值。在2024Q2-2025Q1时间段中,无糖即饮茶类目top5集团分别为农夫山泉、三得利、康师傅、果子熟了、统一。这其中,仅有农夫山泉和果子熟了在期内的四个季度中,市场份额在每个季度都有增长。

作为一家成立仅5年的新兴品牌,果子熟了成为了持续内卷的无糖茶领域中,最受关注的品牌。

从无糖茶,到15个产品系列

“在这个需求碎片化的时代,一方面,我们需要拥有建设大单品的能力,向内卷效率;另一方面,作为新品牌来说,更要有战略定力。”陈淼说,果子熟了选定的方向就是:多品类、多维度创新的系统能力,比押注单一爆品更适应年轻市场多元、多变的趋势。

不过,在饮料这个传统行业,品类开创已经很难,但产品创新却可以有很多种。

在陈淼看来,当一款产品是该品类里的瓶型开创者、风味开创者、产线开创者同时还是包装方式、营销方式的开创者,这也是有效的。

据她介绍,其团队早在疫情期间就洞察到了年轻人对健康饮品的需求,虽然大家知道喝无糖茶是健康的,但年轻人之所以不爱喝,是因为怕苦涩,同时觉得喝茶是一种老套的行为。

为此,从2022年开始,果子熟了无糖茶就选用了中国茶+中国花的方式,花香入茶香,既解决了茶苦涩问题,又带来了芳香疗愈的情感体验。以中国花+中国茶为主要风味的思路下,2022年到2023年间,果子熟了共推出了20多种种风味,其中16种是花香风味。其中,栀栀乌龙栀子花风味瓶装茶还创下单月增速超750%的纪录。

这一思路也较为符合消费者的偏好。根据Innova2024全球五大风味趋势报告显示,花香疗愈(Floral Fascination)的需求排在第一位。过去两年,全球消费者对花香风味的兴趣同比激增91%;过去一年,1/3的消费者明确表示会在食品饮料中寻找更多花香元素。

而为了解决消费者认为喝茶老套的问题,果子熟了对产品外观设计进行了创新。从而首创了扁方瓶的瓶型设计。

此外,为了拓展节日欢聚、健身休闲、办公日常等多元场景,又进一步推出了970ml大瓶装,针对追求轻盈饮食的人群推出了350ml的迷你瓶型等等。截至目前,果子熟了的瓶型+贴标上专利已经有了数十种,也在持续积极推进知识产权的保护。

而为了能够进一步支持产品上的持续创新,去年12月底,果子熟了在湖南株洲投产首个自建工厂,总投资10亿元。

在销售渠道营销上,果子熟了在今年4月的清明节前,发售了明前龙井无糖茶,从采茶到制茶仅24小时,限量15万瓶,线下在全家便利店独家发售;随后还在武汉推出了“樱花乌龙”城市限定款,和Today便利店合作樱花氛围店。

除此之外,果子熟了没有依赖大单品策略,而是选择高频创新的产品路径,目前该品牌旗下的产品已经覆盖从无糖茶、柠檬茶、果汁、养生水、轻乳茶等15个系列、超过80款产品。

基于如此的产品策略,让果子熟了在竞争激烈、强敌环伺的饮料市场,崭露头角。

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果子熟了在无糖茶品类中实现了851.07%的增长。近一年时间里,其在无糖茶品类中稳居第四,且每个季度都在稳健增长。

不仅如此,从整个集团来看,果子熟了在2024年成功挤进饮料市场份额增长TOP5,同比增速达31%。并且,还成功挤进了有糖茶品类的市场份额前八,在今年春节期间即饮奶茶类目中,果子熟了的份额也首次进入到前五的水平。

著名创投人朱啸虎曾提到,每个品牌都有三个槛要过,分别对应年销售额5亿、20亿、50亿这三个节点,不同阶段要求也不一样。从0做到5亿,只要抓住一个消费者痛点就能实现;到20亿,就需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显著的品牌影响力,这样才有显著的客户复购;年销售额到50亿就需要一个品牌矩阵,光靠单一品牌要过50亿,难度较大。

这也是年销量达到4亿瓶的果子熟了,即将面对的新挑战。随着无糖茶行业进入进一步更为激烈的内卷,单一的产品策略早已无法支撑产品溢价以及发展空间。在无糖茶领域的异军突起仅仅是个开始,对于果子熟了这样快速发展的饮品品牌来说,逐步调整产品策略,开拓进入更加广泛的市场,将是一次全新的挑战。(本文首发于,作者|谢璇,编辑|房煜)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