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皮卡技术路线之争:纯电、插混、增程谁主沉浮?

资讯 » 智能车 2025-05-17

近年来,新能源皮卡逐渐成为车企争夺的新战场。纯电、插电混动、增程式电动等技术路线之争愈演愈烈。

近日,在由《车壹传媒》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皮卡消费趋势研讨沙龙上,多位专家与吉利雷达CEO凌世权围绕技术优劣、用户需求与市场前景展开激辩,揭示了这场“技术路线之争”背后的深层逻辑。

01

纯电、插混、增程技术路线之争:互补还是替代?

纯电技术被普遍视为新能源的“终极形态”。吉利雷达CEO凌世权强调:“如果从技术选择来讲,不考虑环境的话,纯电是最优解。”

然而,纯电皮卡面临两大硬伤:续航焦虑和低温性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若需满足皮卡载货、越野等需求,纯电车型需搭载150度以上电池,重量可能超过1吨,“皮卡变成拉电池的工具”。

崔东树旗帜鲜明地支持插混路线,认为其是“油车必然的升级方向”。他分析称,插混通过“20度电池+燃油系统”的组合,既能降低油耗和排放,又解决了纯电的续航焦虑,且“成本与油车接近时,将彻底替代燃油车”。

同济大学教授余卓平则从技术角度补充:“插混在高速工况下效率更高,适合长途用户。”但插混也非完美。“我还是认为油电复合的增程式的是性价比最高的。如果一个用户90%不在高速,在高速上跑只有10%,能够省多少油?90%是不省的,因为你重,插电混动比增程一定重50公斤以上。由于重量多耗90%的能源,全面对比就发现从能耗角度上插电混动也不是最优。”余卓平表示。

增程式电动因结构简单、纯电驱动体验好,被余卓平视为“性价比最优路线”。他认为,增程式只需小电池+高效增程器,“2.1万元成本即可与油车竞争”。

但崔东树强烈质疑其市场可行性:“10万级别没有优秀增程产品,电池成本高,效率损失大。”凌世权则以企业视角解释:“增程器技术尚未成熟,且中低端车型电池成本难控。”

02

吉利雷达的双线战略:为何押注纯电+插混?

作为国内新能源皮卡的先行者,吉利雷达选择了纯电与插混双线布局,这一策略背后是技术理性与市场现实的博弈。

凌世权表示,在“长江以南补能设施完善的区域”,纯电皮卡优势明显。雷达首款纯电皮卡“金刚”以9.98万元低价切入市场,主打“商乘两用”场景,通过“体验营销”快速打开认知。

面对北方寒冷地区和海外复杂环境,雷达选择插混作为突破口。凌世权解释:“在新疆、内蒙古等地,PHEV是最优解。”插混车型既能应对低温续航缩水,又保留了纯电驱动的平顺性。

资深皮卡玩家洪琦从用户的角度支持了这一观点,他表示:“日常用车,如果从个人角度,我一定会选择混动的皮卡,因为皮卡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代表诗和远方,玩的时候去相对郊野的地方,充电的场景更顾虑一些。”

崔东树则补充,插混在海外市场更具竞争力:“中国插混产业链成熟,成本可控,能直接挑战丰田混动。”据悉,雷达插混皮卡将主攻南美、东盟等市场,针对当地法规和场景进行适应性调整。

在这场技术路线之争中,没有绝对的胜者,只有不断进化的解决方案。唯一确定的是,谁离用户更近,谁就能赢得未来。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