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Electrovan:通用首款氢燃料电池厢车的故事

资讯 » 智能车 2025-05-20

通用汽车对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兴趣,看似是与本田合作后才开始的“新动作”,其实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初露端倪。当时,正值美国宇航局(NASA)忙于研究燃料电池如何助力其登月计划之时,通用汽车也在思考如何将氢能源应用于地面交通。

由于当时的电池无法为阿波罗指令舱的通信、饮用水制备、照明和空调系统提供所需的“大马力”,NASA转而采用了燃料电池——将氢气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与此同时,通用汽车在推出两款基于科尔维特改装的纯电动概念车Electrovair I和II后,便着手探索氢动力在地面车辆上的可行性。

他们与联合碳化物公司(Union Carbide)合作开发的首台燃料电池体积庞大,无法安装到科尔维特上,因而转而选用了Handi-Bus——这是通用旗下Handi-Van的乘客版,也是大众T2厢式车和福特E系厢式车的竞品。即便如此,整套动力系统的体积依旧巨大,车厢仅容两人乘坐。

这套系统通过氢氧电化学反应,生成水、热量和电力。不仅氢氧罐占据空间,其自身重量也惊人。整车整备质量约3,220公斤,令除GMC悍马EV外的大多数现代电动车都显得“轻如鸿毛”,其中约1,770公斤为燃料电池系统的重量。

可想而知,这辆“电动厢车”的性能十分糟糕,零百加速需30秒左右。相较之下,搭载原厂90马力、2.5升四缸发动机的标准Handi-Bus也并非“百公里加速冠军”。通用估算其续航里程约为、240公里,但出于安全考虑——而此后事实证明确实存在隐患——从未在公路上进行过完整测试。一次试验中,外置燃料罐发生爆炸,碎片飞溅约400米之外。

显而易见,这只是一次试验平台项目,通用并无将Electrovan投产的打算。但它证明了燃料电池汽车的可行性,也为后来更高效、更紧凑、无需携带大体积压缩氧气罐、直接取用空气中氧气的燃料电池车型铺平了道路。

近六十年过去,通用依然在电池电动车(BEV)和燃料电池技术上双线投入。公司特别认为,其Hydrotec燃料电池模块比电池系统更适合用于矿用卡车等大型商用车辆,而电池则更契合轻型乘用车、皮卡及SUV的需求。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