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港股二次上市募资超300亿!这是差钱了?

资讯 » 智能车 2025-05-21

近年来,宁德时代凭借麒麟电池、4C神行电池、骁遥电池等创新技术,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技术标杆”的代名词。无论是续航突破1000公里的麒麟电池,还是适配800V高压平台的尊界S800电池包,宁德时代的技术标签甚至成了车企的产品背书。销售话术中一句“搭载宁德时代电池”,便能轻松打动消费者。加之“动力电池装车量连续八年全球第一”的实绩,宁德时代的行业龙头地位早已是无可撼动。

然而,这样一家手握3000多亿现金储备的“不差钱”企业,却在2025年5月20日以超300亿港元的募资规模登陆港股,创下近年来香港最大IPO纪录。我们不禁要发问:宁德时代究竟为何二次上市?是真缺钱,还是另有战略深意?

全球资本为何热捧“宁王”?

5月15日,宁德时代港股IPO结束认购,最终募资约46亿美元(约合356.6亿港元),成为2025年全球规模最大的上市交易。这一现象不仅印证了宁德时代的市场号召力,更折射出全球资本对新能源产业链的长期看好。

但是从相关数据来看,截至2024年底,宁德时代账面现金储备高达3040亿元(约420亿美元)。如此雄厚的资金实力,似乎足以支撑其日常运营。显然,宁德时代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账上3000亿为何还要融资?

从财务数据看,宁德时代2024年净利润逆势增长至507亿元,相当于比亚迪与吉利的总和,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更是高达32.85%,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 328.68亿元,现金流堪称充沛。然而,这些亮眼数据背后,是其庞大的资金消耗体系。

首先是研发,宁德时代在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55亿元、184亿元和131亿元。这算是不小的一笔开支,但这只是一小部分,大头是建设海外工厂!

宁德时代的海外工厂建设正进入关键期,匈牙利工厂总投资 371 亿元,目前仅完成 53 亿元投入,后续仍需300多亿资金。与Stellantis集团合资的西班牙工厂,宁德时代需承担 156.5亿元投资。仅这两个项目,就将消耗公司现有现金储备的1/5。更严峻的是,欧洲市场的本地化生产要求迫使宁德时代必须建立自有产能。以匈牙利工厂为例,其90%的募资将用于该项目建设,目标是为宝马、大众等欧洲车企提供本地化供应。这种 “贴身配套” 策略虽能巩固客户关系,但也意味着巨额资本沉淀。

在此之前,宁德时代明确表示,公司现有的外汇储备,难以覆盖欧洲等地动辄数十亿欧元的投资及持续的海外战略布局需求。当此之时,于港股这个能吸引全球资本、风险又相对可控的平台上市、进而补充资金,必然会成为宁德时代唯一的选择。

烧钱背后的战略蓝图

除此之外,宁德时代备战未来的一系列动作,也无一不是烧钱的黑洞!

其一是换电生态,与蔚来“单打独斗”不同,宁德时代以供应商身份联合长安、广汽等10家车企推出“巧克力换电”,2025年计划建成1000座换电站,目标直指老大宝座。凭借与多家车企的深度绑定,宁德时代有望推动电池标准化,掌握换电产业链主导权。

其二是底盘技术,宁德时代推出的“磐石底盘”,借鉴美国Canoo的滑板底盘理念,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车壳与底盘分离,号称“120km/h正面柱碰不起火”。与长安、华为合作的阿维塔品牌已率先应用该技术,未来或颠覆传统造车模式。

其三是固态电池,尽管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车量增速放缓,但其在固态电池领域已加速布局。采用硫化物路线的全固态电池样品进入20Ah试制阶段,能量密度较现有产品提升40%,目标2027年实现小规模量产。若成功,宁德时代或将领跑下一代电池技术,彻底改写行业格局。

其四是机器人领域的布局,揭示了宁德时代更深层的战略意图。其 21C 创新实验室已组建 20 人团队自研机械臂,并在工厂测试人形机器人。

以上提到的几个方向,无一不需要巨量的研发投入,也需要巨量的资金支持。显然,尽管已经稳坐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第一的宝座,但宁德时代仍未停止扩张的脚步。扩张不停,资金投入自然也不能停。宁德时代这次迫切赴港上市,手头可能也是紧巴巴。

车叔总结

总的来说,宁德时代的二次上市并非简单的“缺钱”叙事,而是全球化战略与技术卡位的双重需求。宁德时代以资本为杠杆,正试图撬动一场从电池制造到全球能源生态的变革。这场变革的成本或许高昂,但对志在“统治”新能源时代的“宁王”而言,这笔钱花得值。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