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渗透率增长陷入停滞,50%是临界点?

资讯 » 智能车 2025-05-23

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零售渗透率可谓步步高升,直到2024年7月更是首次突破50%,并在后续的数月保持高于50%的水平。然而,经过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期间渗透率的一小段回落时期之后,近两个月以来渗透率基本维持在51%左右,并没有如预期一样取得进一步突破,似乎到达了瓶颈。

回顾2024年,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之所以能步步高升,主要得益于当时出台的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恰逢去年国内车身价格战的打响,各大车企都打出了力度较猛的促销优惠,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纷纷给出以往不敢想象的价格。在这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之下,短时间内促成了消费者从传统燃油车往新能源车的过渡。

当然,近2年推出的新能源车,其整体技术水平和性能跟5、6年前的产品相比,确实有不小的改观,而且新搭载的一些智能化科技配置,像能够在市区场景下使用的驾驶辅助技术,以及越来越流畅,交互体验越来越好的智能座舱,都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用车乐趣和便利性,这也是部分消费者愿意尝试新能源车的原因之一。

但不得不说,目前新能源车发展速度过快,实际上是在透支市场需求。此前很多手持老旧车型的消费者,本来就有置换新车的意愿,在以旧换新补贴的吸引之下,促成了换车的决定。当过了这波换车热潮之后,剩下的就是一批相对理性的消费者,想要让他们改变主意显然要更难一些,而这部分消费者实际上也不在少数。

因此,尽管进入2025年以后推出了经过调整的“双新”政策,继续鼓励消费者选择新能源,但由于需求趋近饱和状态,因此再难呈现去年零售渗透率快速增长的状态。

当然,这批理性的消费者之所以保持观望状态,主要还是因为对新能源车抱有担忧的态度。其中,里程焦虑始终是老大难的问题,尽管很多纯电动动车续航都已经达到600km-700km的水平,但由于实际使用往往与官方宣传的有较大的出入,未能达到消费者的预期,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口碑。

此外,充电补能的问题则直接影响到使用的体验,即使充电设施的覆盖越来越完善,但盲区和死角依旧存在,而且部分用户需求较大的地区还会出现高峰期排队充电的情况。对此,车企也试图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充电速率,很多车型如今都采用800V高压系统,但由于充电设施的更新迭代速度远没有车型产品升级那么快,这样导致一些支持更快充电速率的车型在使用普通快充桩时无法达到车企宣传的充电速率,这也是导致部分消费者不愿意选择新能源车的一个关键原因。

而插电混动、增程车型虽然能解决里程焦虑的问题,但也有另一些问题需要考虑。如今很多插电混动虽然能省油,但同样需要定期保养,假如算上保险费更贵这一点,插电混动车型用车成本方面的优势未必能体现出来。而一些技术水平不高的增程车型,其油耗也未能展现出优势,甚至比燃油车更高,较短的纯电续航里程,也导致充电频率较高。

至于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问题,目前的新能源车尚未形成较为良好的口碑,只能通过技术的不断提升和时间的推进逐步让消费者的观念发生转变。假如某一天新能源车的保险费开始降下来,直到跟燃油车接近的水平,或许才是消费者值得认同的时候。

另外,传统燃油车市场尚存一定的竞争力,部分合资品牌通过技术升级,继续吸引不愿意购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维持基本盘的稳定。大众、奥迪通过引进第五代EA888发动机,在传统燃油车市场当中保持优势。

当然,对于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发展,没必要抱着悲观的态度,尽管短期渗透率增长停滞,但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的大趋势未变。2025年新一轮国补政策对车市销量提振确实起到预期的作用,再加上技术领域的持续提升和突破,未来新能源渗透率有望进一步增长。根据乘联会的预测,2025年新能源渗透率有望升至57%,依旧具备全面主导市场的潜力。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