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最后一个周末,也是小米YU7上市后的第一个完整的周末,所有小米门店的工作人员都全部stand by接住泼天的流量与富贵。
上海一家位于大型购物中心内部的小米门店,两天锁单量破1000。北京一家同等规模的小米门店,锁单量也达到了600。一位上海地区小米门店的工作人员刘敏(化名)表示,我们这儿有家店,销冠一个人锁单量就破200。按照一台车500元的提成算,相当于最后可以拿10万元的提成。
“我们店有8台试驾车,从早上九点到晚上12点几乎不停。”章柳(化名)来自北京海淀区的一家小米经销商门店。他说,附近也有好几家其他新能源品牌的门店。“以前周末来这一片看车的人还挺多的,现在感觉都来看YU7了。”
这一点,刘敏也有非常直观的感受。“特斯拉和我们在商场同一层,我留意了下,上周末他们的进店量至少比平时少了60%。”
两天新增600或者1000个订单什么概念?鼎盛时期的主流外资品牌,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一个门店一个月最多可以卖出1000-2000台.....而如今的YU7干碎了这些定语,让卖车像呼吸一样简单。
“众所周知,小米汽车只有一个销售,那就是雷军,其他都是交付员。”网络上类似的段子比比皆是。章柳也表示,在发布会之后,来看车的很多用户,对参数已经非常了解了。这是曾经在其他国产汽车品牌工作时,没有遇到过的。
“都不需要我太多介绍,很多客户已经在app上看好了想要什么样的颜色,选装什么,要哪个配置。”章柳坦言,自己才来没多久,有点遗憾没有吃到“红利”。
“5月YU7发布之后,就有很多人来店里看车,留联系方式。像这种,车子上市之后,肯定直接联系熟悉的销售了。我就得重新开拓客户资源了。”在YU7发布之前,雷军曾公开表示过,YU7的留资是当时SU7同期的三倍。
他坦言,确实也有很多看车的客户被过长的交付周期“劝退了”,在经过周末两天的“疯狂”下单后,如今的提车周期已经来到了50周以上。刘敏透露,在上海这边,黄牛报出的YU7准现车转手价格已经来到了5万元,第一批交付3万元。不过他强调,“店里没有任何可操作的空间,只有在线上排队。小米对倒订单是0容忍,一旦发现,罚款很高,我们不会去冒这个险。”
事实上,即便卖车已经想像呼吸一样简单了,当大量的人群涌向线下的门店体验和咨询时,对渠道的接待能力依然是个很大考验。”虽说这几天下定的用户太多,很多单子是系统匹配的,但是这不代表,我们就能在门店坐着等着收订单。”章柳说道。
他还直言,小米对经销商的管理非常严格。“因为试驾的人数太多了,试驾路线和试驾时间要严格按照设定的来,如果超时或者不按规定路线,我们可能会被罚款。”此外,小米YU7目前没有0息或者免息之类的金融政策。“客户要想办理分期付款,只能通过官方平台,如果店面有‘飞单’(卖其他渠道的金融产品),小米直接取消授权。”
在泼天的流量与富贵面前,经销商也表现出了很高的配合度。“公司很快要在几公里外的商场开第二家店,现在装修已经收尾了,很快就能开业。”
在多个社交平台,有已经不少晒小米YU7的订单的消费者,几乎无一例外都提到了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这一YU7的软肋,也成了其他品牌截胡的机会。
多个国产新能源品牌打出了,针对YU7锁单的用户,有额外的补贴和优惠。而支持友商截胡一个很充分的理由是,今年上牌的新能源车可以享受到购置税减免,明年就不一定了。
这种“小米吃肉。我来喝汤”的戏码,其实在SU7上市时也有上演。当时因为产能不足,雷军还亲自推荐,如果着急购车,可以选智界S7、蔚来ET5、小鹏P7系列等同级轿车。这一波看似情商拉满的操作,真的有让友商吃到肉吗?
以上述三款车型的最新销量数据为例,最高的是小鹏P7+,单月销量突破6000辆。而同期小米SU7的销量是28000辆。如今,YU7来到了受众更广的SUV市场,友商要如何招架得住?
在6月最后一周的终端销量数据排行中,小米凭借一款车SU7实现了超9000的单周销量,超越了理想、蔚来等新能源品牌。小米官方曾表示,YU7将从8月开始交付。推演一下,目前小米SU7每月的交付量在2.6万左右,在小米新工厂上量之后,按照初期90%的效率计算,两个工厂的产能可达到4.68万辆,接近目前新势力销冠零跑月销4.8万辆的水平。
即便未来几个月,SU7的订单全部转化为YU7,小米也有望超越小鹏和鸿蒙智行,跻身新势力销量前三。而到了20万-30万这一小米汽车的舒适区,SU7+YU7将形成垄断型的定位。
俗话说,第一和第二打架,惨的是第三。正如SU7撼动了Model 3的位置,YU7在蚕食Model Y的份额的同时,也会将其他的友商赶出这一细分市场。
我们在此前的报道中已经提到过,其实在YU7上市之前,20万-30万元这一档的很多新车已经把终端价格退到了20万元以内,或者往高走,冲击30万以上的市场。随着YU7的爆单,这个趋势将更加明显。
因此,现在已经不是SU7上市的时候,小米吃肉谁来喝汤的问题,而是其他玩家连喝汤都要靠抢。
而在刘敏与章柳看来,产能这一唯一的短板,也不会是大问题。“现在一期工厂24小时双班倒,二期工厂已经开始小批量试生产了;还有三期工厂已经在建设中了,后面的交付周期会越来越短。”刘敏说道。
相关文章
2025-07-024阅读
2025-07-024阅读
2025-07-024阅读
2025-07-024阅读
2025-07-024阅读
2025-07-024阅读
2025-07-024阅读
2025-07-024阅读
2025-07-024阅读
2025-07-024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