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起,成都至北京“夕发朝至”动卧列车将正式开行,用11个小时的“睡眠旅程”,重构1800公里京蓉商务出行的时空逻辑。
这趟每日两班的“时空折叠”列车,将在夜色中穿越巴山蜀水、华北平原,于次日清晨精准抵达北京丰台站。它不仅是铁轨上的新速度,在京津冀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速融合的背景下,这条夜间铁路走廊更被往返京蓉的企业家们,视为“创新要素的输送带”与“商务成本的时间账本”。
▲CRH1E-1061卧铺动车组
科技领航者的协作新通道
✦
✦✦
“前段时间参加人形机器人国家标准制定会议就在北京。这种‘夕发朝至’的形式对我们与京津冀资源协作特别方便。”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创始人张睿睿对即将开通的京蓉动卧充满期待。
这位海归博士,回国创业后一直致力于打造“真正拥有大脑”的机器人——让机器人具备像人一样的大脑、小脑、肢体,具有理解、推理和执行三合一的强人工智能能力。而京津冀地区聚集了全国60%以上的机器人领域重点实验室和标准组织,是他必须频繁对接的资源高地。
每年需往返京蓉数十次的他,以往只能在飞机与高铁间做选择:“飞机虽然飞行时间短,但机场远离市区,值机安检耗时长,晚点风险高;而白天的动车则需占用整个工作日,时间成本巨大。”他告诉记者,此前团队每次赴京工作都需精心安排行程,至少要提前一天出发。而这趟动卧的“夕发朝至”模式,不仅每年将为企业家节省十余天的有效工作时间,更使“当天沟通、次日达”的协作模式成为现实。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创新中心与京津冀地区的合作正在深化。不仅为多个企业提供机器人人工智能平台级解决方案,还与北京多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随着人形机器人国家标准的推进,这种跨区域协作将更加频繁。”作为成都市政协委员,张睿睿也曾在成都市两会上建言献策,致力于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他看来,这条铁路对科技创新企业具有特殊价值,动卧列车的开通将实质性缩短技术交流的时空距离。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人才流动。张睿睿的团队中超50%成员拥有海外博士学历,这些人才经常需要在成都的研发中心与北京的学术机构间穿梭。“当高端人才不再为跨区域奔波所累,创新要素才能真正活起来。”
▲车厢内部
医疗科技先锋的生态链接器
✦
✦✦
“‘夕发朝至’动卧是真正的区域融合加速器。”在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李耀博士看来,这种交通方式的价值远不止于节省时间。当前,博恩思正在不断扩展机器人手术的边界,包括AI远程手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对他而言,这条夜间铁路走廊具有三重战略价值。
“它是临床资源整合器。”李耀说,成渝地区有着雄厚的技术创新能力,而京津冀拥有强大的医院体系。“通过‘夕发朝至’的通道,我们能更便捷地链接顶尖的临床专家、研究平台和政策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域协同。”他解释到,以前去北京和专家讨论方案至少得安排2天,如今从成都下班后乘车,翌日清晨即可进入手术室和医生面对面沟通。“合作的时空壁垒正在溶解。”
“它还是人才引力倍增器。”李耀提及,以前人才南下北上还需“请一天假”,现在只需一个晚上的列车行程。对于科技企业来说,这意味着可以吸引更多元化的人才,无论是京津冀的工程师、医生,还是科研合作者,都可以高效来川、常态往返。这种“零请假差旅”模式,让博恩思可以实现两地人才周循环。
“它更是资本流动的催化剂。”他表示,成都的幸福感和创新活力,加上便捷的交通网络,让更多投资人近距离了解成都,了解成都造科技,最终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
在手术机器人的金属光泽中,李耀看见更大的未来:“这条轨道链接着成渝的智能医疗高地与京津冀的创新策源地。当医生、工程师、投资人成为这趟列车的常客,中国医疗科技的创新生态才真正活起来。它让我们有信心,以成都为原点,链接全国顶尖资源,打造面向未来的智能医疗新高地。”
▲CRH1E-1061卧铺动车组
跨越南北的创业者“时间账本”
✦
✦✦
“我在清华大学完成硕士学业,又在这里攻读领军工程博士,可以说是铁路系统的‘老熟人’了。”影目科技合伙人张星智笑着展示手机里积累的高铁行程记录。作为一名企业高管,他带领团队成功推动公司研发的GO系列产品和成都世运会合作。
这位往返京蓉的“空中飞人”有着独特的时间经济学:“以前最喜欢睡一晚绿皮火车,节省一晚住宿费,清晨抵达直接工作。现在动卧升级了这个模式。”
张星智的业务版图中,成都拥有丰富的行业应用场景资源,同时积聚了大量内容制作团队,而北京高校、产业合作资源丰富,两者恰好形成互补关系。也因此,他需要频繁对接清华等高校科研团队,参与国家重大课题,同时协调政府部门资源。
“晚上航班常深夜抵达,机场到市区打车又耗时。而动卧在市中心发车和到达,整体时间和舒适度都更优。”他细数动卧优势时特别强调准点率——这对参加重要会议的企业家尤为关键。
影目科技与北京的合作正在深化。他们为成都世运会提供的20台同传翻译眼镜支持40多种语言实时互译,这项技术正与北京高校联合研发下一代产品。“当我们的技术顾问清晨从动卧下车,上午就能在实验室调试设备,这种效率以前无法想象。”
这趟连接中国西部科技高地与京津冀资源枢纽的列车,承载着更多蓉城企业家的期待。当更多企业家不再为旅途所累,当人才与技术流动不再受地理束缚,城市群协同发展才能真正释放创新动能。流动的中国,正以新的速度奔向未来。
▲影目科技 全球首款量产1080P高清一体式AI+AR眼镜
两地创业者的“产业新机遇”
✦
✦✦
北京与成都,跨越1800公里的双城,因一条无限延展的铁轨再度共鸣同频。“成都至北京的动卧列车开通后,这对经常因出差往返两地的人员来说,非常便捷。”星际荣耀航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星际荣耀”)董事长彭小波表示,随着企业在川项目的落地推进,“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几乎每个月都要来成都。上个月(6月18日),还在成都参加了2025‘投资成都’全球招商大会。”
作为国内首家实现入轨的民营商业运载火箭公司,星际荣耀的产业布局早已从北京拓展至全国。其中,已在四川实现“德阳-绵阳-成都”三地协同布局。“目前,公司位于成都市双流区的火箭总装基地将动工开建。待项目达产后,将具备年产20发双曲线三号火箭的总装、试验等生产配套能力。同时,填补成都火箭总装领域空白,带动卫星发射服务全产业链集聚。”彭小波坦言,落地双流的项目进展非常快,“按照计划,将于明年上半年完成封顶。”
相关文章
2025-07-0510阅读
2025-07-0510阅读
2025-07-0510阅读
2025-07-0510阅读
2025-07-0410阅读
2025-07-0410阅读
2025-07-0410阅读
2025-07-0410阅读
2025-07-0410阅读
2025-07-041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