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 | 擎动未来产业,上海电气开辟具身智能机器人新战场

资讯 » 科技探索 2025-07-02

伴随着关节轴承的精密转动,一具钢铁之躯在实验室里逐渐成形,这不仅仅是上海电气自研人形机器人的新品诞生预告,更是一家百年老字号企业向着未来产业发起冲锋的信号弹。作为上海制造的一面旗帜,上海电气快速布局、主动作为,加速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支点。

“钢筋铁骨”筑基

核心零部件撑起国之脊梁

布局机器人产业,上海电气并非“白手起家”。正是依托企业内“集团军”们的深厚制造业优势,通过联通上游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和下游应用场景,让“老树”齐发“新芽”,焕发新生机。

这勃勃生机的根基,首先扎扎实实地立足在了核心零部件的突破上。近年来,上海电气旗下企业在机器人核心高成本部件研制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上海天安轴承研发的“灵巧手”专用减速器轴承,具备高精度、低噪音、轻量化特性,适应复杂运动载荷;上海联合滚动轴承的工业机器人RV减速器用角接触球轴承,品种覆盖与技术领先性位居行业前列;上海振华轴承成功交付首台套国产化特种交叉滚子轴承,实现了机器人精密传动轴承国产替代;上海机床厂研发的200系列丝杠磨床,可加工行星滚柱丝杠等多种丝杠,磨削精度达到国家标准最高等级P0级,即百纳米级精度,约为头发丝的千分之一。正是这些“钢筋铁骨”般的精密部件,为机器人关节和运动机构的高精度控制提供了坚实保障。

塑造“肌肉”和“大脑”

本体攻关与系统集成

有了强大的“骨骼”,还需要健壮的“肌肉”和聪明的“大脑”来驱动。人形机器人本体研制就是为其打造“肌肉”和“大脑”的关键一步。当前,一款面向工业生产与智能制造场景的人形机器人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发中。上海电气自动化集团凭借智能制造领域深耕经验,牵头本体研制工作,充分发挥上海电气产业聚集与供应链体系优势,内配套电动关节、机械标准件、螺丝紧固件、线束上下游多款核心零部件。该机器人全身拥有38个自由度,具备高灵活度和协调性,可覆盖工业场景精细操作以及场景定制化需求,能够胜任上下料、装配等多种高强度工作任务。

上海电气深耕工业领域,在工业场景部署实施和商业化集成应用上具备竞争优势,这款机器人将充分发挥上海电气多元应用场景优势,搭载基于工业领域采集的数据语料所训练的垂直领域模型,形成场景应用技能训练解决方案,加速人形机器人应用部署,这意味着工业流水线中“机器人+工业”生态将被重新定义。

“极限挑战”先锋试验

探索核电场景示范应用

再先进的技术,最终价值在于落地应用。2025年1月,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麒麟”具身智能训练场在沪启动。在工信部对人形机器人特种应用重点要求指引下,国地中心自2024年3月起联合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以核电行业极端、高风险作业环境为背景,围绕上海电气核电集团的示范应用场景展开探索。目标是用机器人逐步替代高强度、高危险、重复性作业,提升核电制造效率与安全性,为行业智能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上海电气正全力冲刺,通过加强与顶尖科研机构合作,整合内外部资源,加速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推动成果高效转化,力争成为机器人核心部件与整机的“双料供应商”、工业垂直领域的“场景专家”,用更多、更优的“上海电气方案”,为智能机器人的广泛应用铺设开阔坚实的道路。

上海电气

编辑:刘蕊楠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