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杭州人形机器人对接会举办,五大科技厂商悉数入局驱动技术“井喷式”迭代

资讯 » 科技探索 2025-07-03

获悉,近日,浙江省2025人形机器人产业对接会在杭州举行,展示一批人形机器人整机、核心零部件、软件企业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

浙江省强调,建立常态化人形机器人产业供需对接机制,将以整机制造为引领,推动整机、零部件企业布局协同化,同时以企业创新为主导,以强链补链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利好因素共同助推,机器人频频亮相

当前,人形机器人技术日益成熟,人工智能通过载体嵌入物理世界已成现实,机器人是重要载体之一,应用场景不断扩展,正加速渗透到工业、商业和家庭生活等领域中。

并且,人形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各地在政策层面的持续支持,各地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同时出台的相关政策也越来越专业化、精细化。

今年2月印发的《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从技术创新、平台支撑、场景牵引、生态优化4个维度,推动具身智能领域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北京市还设立了总规模1000亿元、存续期15年的政府投资基金,重点支持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领域,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产业化项目。

此外,湖北将“人形机器人突破”列为重点布局实施的八大重点工程之一。《湖北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突破工程实施方案》、《武汉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出台,将人形机器人产业作为13个未来产业之首进行重点部署。

业内人士预测,人形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未来市场规模还将不断扩大。据《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27.6亿元,到2029年达到750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000亿元规模。

值得一提,作为行业风向标,人形机器人“大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产业链企业、科技厂商纷纷加码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百家争鸣”加速迭代步伐,应用场景成为行业发展破局的关键。

科技厂商迭代加速人形机器人

三星电子(SSNGY.US)

7 月 2 日消息,三星公司在今年 4 月宣布与谷歌云扩大合作,将其生成式 AI 技术 Gemini 引入三星全新的家用 AI 家庭伴侣机器人 ——Ballie,预计定价超2000美元。这款机器人具备自然对话交互能力,可协助用户管理家居环境,可提供家用。未来AI技术发展后,此类产品将更具竞争力。

亚马逊(AMZN.US)

7月1日,跨国电商企业亚马逊在日本东京举办的Delivering the Future大会现场宣布,刚刚部署了其第100万台机器人,这台机器人最近交付给了日本的一个运营中心,成为亚马逊全球网络的一部分。

亚马逊表示,自 2012 年以来一直在推进机器人化,其部署的机器人数量已经达到100万台,分布在亚马逊全球的300多个运营中心,既包括固定工位机器人,也有自主导航的搬运机器人,而且开始具备AI能力。

与此同时,亚马逊推出新生成式AI基础模型DeepFleet,被称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这项AI技术将协调亚马逊整个运营网络上机器人的行动,使机器人车队的行动时间缩短10%,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为客户送货。

特斯拉(TSLA.US)

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启动人形机器人的试生产,首台配备22个自由度灵巧手的机器人已在弗里蒙特工厂下线。目前,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已进入内部工厂测试,执行电池分拣和其他工厂任务。

英伟达(NVDA.US)

据了解,今年3月,英伟达在GTC2024大会上推出人形机器人通用基础模型Project GR00T,旨在进一步推动其在机器人和具身智能方面的突破。

此外,英伟达打造用于训练模型的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用于Omniverse 数字孪生的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旨在为机器人本身打造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英伟达表示,无论是在云端:用于 Omniverse,还是在汽车中,提供完整的技术栈,包括计算机本身,以及运行在这台计算机上的人形机器人操作系统。

微美全息(WIMI.US)

据悉,微美全息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聚焦于人形机器人及具身智能赛道,相继以“AI机器人+产业技术”为核心,从自主核心部件、智能架构创新、全场景工业落地等维度全面展现了其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最新成果,积极打造从实验室到商业化的开放生态。

目前,产业链玩家探索了多种路径,微美全息陆续开发陪伴、社交领域的仿生机器人,提升人机互动体验,深入探索家庭场景下的机器人管家角色,兼容智慧家居系统,同时又通过多模态交互和场景适配能力,布局护理、教育培训等领域,推动多领域规模化应用。

结尾

可以说,下一波科技浪潮已经开始,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目前主要有科研、商用服务、工业场景等方向,其研发速度奇快,未来很有可能会继续在市场上攻城拔寨。而相关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攻克技术难题,提高产品性能,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人形机器人产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