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署报告揭秘:国有媒体是怎么搞钱的?

资讯 » 新零售 2025-07-03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国家审计署“放榜”时间。

在众多被点名的单位里,我看到了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央媒体和文化出版单位。

报告里有个总数,说有9个部门的13家文化出版单位,通过贩卖书号版面、搞有偿新闻等方式,谋利近一个亿,具体数字是9879.29万元。

但朋友们,这只是冰山一角。我仔细扒了扒这份审计报告,发现媒体老师们的创收手段,堪称一本《国有媒体花式搞钱指南》。

第一式:论坛经济,万物皆可开会

办会、办论坛,是这本指南里的黄金章节,也是最狂野的招式。

审计发现,光是11个部门的12家协会学会,就通过在论坛里搞企业品牌推介,不当获取了3.08个亿。

最震撼的当属中国科协,堪称“论坛界卷王”。2023到2024年,它主管的117个学会,违规举办了771个论坛活动。平均每个学会办了快7场。其中737个论坛,都堂而皇之地冠上了“中国”、“国际”、“峰会”等高大上的名头。

还有更直接的。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在364个论坛活动中,向企业收取与品牌推介挂钩的费用,总额高达1.36亿元,其中2024年就收了4486.77万元。

看来“银发经济”不仅是风口,对某些协会来说简直是龙卷风口。

金融监管总局主管的中国金融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家三令五申要清理整治论坛乱象的背景下,未经审批照开不误,拉来了3205万的“赞助”。其中2024年1919.6万元。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审计报告给了我们答案:以安排发言、收录案例、品牌推介等名义。

翻译一下就是,想在我的地盘上露脸吗?想让你的名字出现在红头文件背景的PPT上吗?给钱。

招式还是老招式,就看谁在玩,谁能玩。

第二式:金字招牌,出租转让样样来

如果说办论坛是“体力活”,那“卖牌子”就是一本万利的“技术活”了。

这里的“牌子”,指的是媒体的刊号、名称这些无形资产。按规定,这些都是特许牌照,严禁出卖、出租。

事实证明,只要钱给到位,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卖的。

大名鼎鼎的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至2024年将期刊出版权“转让”给自己的全资子公司,后者通过为合作方刊发文章等方式收费,涉及金额高达4123.75万元。光是2024年就有334万元,发期刊就是摇钱树啊。

共青团中央主管的中华儿女报刊社,更是从2009年起,就违规将一个期刊外包给民营企业经营,变相转让了期刊号。生意一做就是十几年,够长情。

这门生意的本质,就是权力寻租。刊号是稀缺资源,是国家授予的公器。版署多次叫停,严禁出租刊号,严禁有偿发论文。

但奈何这些单位把它当成了自家的铺面,堂而皇之“转租”,当“二房东”。

第三式:采编经营,生意经

“有偿新闻”是个老掉牙的话题了。

最让我吃惊的,是中国法学会主管的《民主与法制》社。审计报告揭示,它要求下属的记者站,不仅要搞新闻采编,还要从事督促发行报刊的经营活动,发行情况直接纳入记者站的年度考核。记者,成了背着发行KPI的销售员。

这还没完。该社下属记者站,有24名工作人员违规经商办企业,一共办了50家企业。人均两家公司还多一点,白天写稿监督社会,晚上当老板赚钱。

官网资料显示,《民主与法制》社是中国法学会主管的中央级新闻事业单位,下辖《民主与法制》杂志(刊号CN11-1529/D)、《民主与法制时报》(刊号CN11-0095)、民主与法制网(许可证编号10120170052)等媒体,拥有专送中央政法各单位的《要情专报》。

其他单位也没闲着。中国作协,2022年至2024年,所属《人民文学》杂志社、《文艺报》社以出版增刊等方式有偿刊登文章,涉及收费281.85万元,其中2024年167.35万元。

中国计生协会,计划生育虽然不搞了,但不妨碍搞钱。2022年至2024年,所属人生杂志社向各地计生协等基层组织摊派订阅杂志,取得收入3847.37万元,其中2024年1216.65万元。

商务部的国际商报社,通过代理商搞有偿新闻,取得收入1654.79万元,仅2024年就有806.09万元。

国家药监局主管的《中国医药报》社,为企业有偿刊发宣介文章,收入2426.07万元,2024年就有近650万。

都2025年了,这些国字号媒体还玩得这么大,真是叫那些关停并转的市场化媒体情何以堪。

第四式:投资随心,亏损全当交学费

除了想方设法搞钱,有些单位在花钱上,也同样很有魄力。

共青团中央的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一笔8500万的股权收购款付出去了,结果股权被司法冻结,到现在都没过户,存在巨大的损失风险。还有一笔8000万的违规借款,还有6192万没有收回来。

还是中国法学会,至2024年底,2021年已建成并验收的视频会议系统基本未用,186.86万元财政资金未充分发挥效益。好个“基本未用”,你细品。

这些案例看下来,我只有一个感觉:这些媒体单位搞起钱来,路子野得像商业巨头;可一旦真要做投资决策,又天真得像个孩子。

真金白银的财政拨款,就这么在各种草率的决策和失控的管理中,蒸发了。

第五式:文字游戏,换个马甲继续玩

面对上级的清理整顿要求,有些单位展现了高超的语言艺术和“创造性合规”能力。

农业农村部的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国家要求清理评比表彰活动,他们怎么办?很简单,把原来活动里的“示范”、“典型”等敏感词,改成“领跑”。名字一换,活动照办,286.5万的宣传推广费照收不误。

还有更绝的。税务总局的中国税务报社,未经批准搞全国性评奖,然后向福建、四川、青岛等8个省市的税务机关收费434万元,其中2024年收了119.5万元。

税务局的报社,向税务局收钱?这是一种怎样丝滑的内部循环?

看完了这份48页的审计报告,我仿佛读完了一本内部参考——《国有媒体花式搞钱指南》。

指南章节齐全,从“论坛创收篇”到“刊号租赁篇”,再到“采编变现篇”,招式环环相扣,案例翔实生动。

我们常说,媒体是社会的瞭望者,是公平正义的守门人。

但当这些“国家队”瞭望者们忙着把瞭望塔改造成收费观景台,把守门的大钥匙配了一大串拿去卖钱时,我们还能指望他们守望什么?(:黒企鹅)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