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由贸易港大讲坛‖讲座预告丨李一良:寻找火星生命

资讯 » 科技探索 2025-07-03

讲座主题

寻找火星生命

主讲嘉宾

李一良 先生

讲座内容

本场讲座我们将跟随香港大学天体生物学家李一良教授一起探秘火星:

从地球宜居性的演化、生命起源以及太阳系和银河系的宜居性出发,探讨火星作为潜在生命起源地的可能性。地球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大气层形成、水资源积累和生命诞生,展现出极高的宜居性。而火星曾经拥有液态水、较厚的大气层和适宜的温度,显示出其曾具备生命存在的潜力。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火星表面和地下存在水冰,部分区域的环境或曾短暂具备适宜生命的条件,但目前火星环境极端,辐射强烈、气压低,限制了复杂生命的生存。关于生命起源的争论集中在火星是否曾孕育微生物生命,或其生命起源是否与地球有联系。美国NASA的“毅力号”探测器已成功采集火星土壤样本,计划未来带回地球进行深入分析,以寻找古代生命的痕迹。中国“天问一号”任务也取得突破,成功着陆火星并采集样本,未来有望实现样品返回。这些探索极大推动了对火星宜居性和生命起源的认识,为未来人类在火星的生存和开发提供科学基础。

主持人

史常圣,海南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体物理博士,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博士后,牛津大学访问学者。海南省拔尖高层次人才,海南省(海南大学)空间与天体物理团队负责人。

讲座时间

7月6日 星期日 上午9:30—12:00

讲座地点

海口市国兴大道省图书馆一楼报告厅

嘉宾简介

李一良,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天体生物学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博士。曾在密苏里大学的博士后研究阶段开始地质微生物学研究,2002年—2007年,先后在萨凡纳生态实验室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工作,期间在普林斯顿—印第安纳—橡树岭的NASA天体生物学实验室任副研究科学家,研究深部生物圈。

李教授早年研究在实验体系中的生物成矿作用,后将这些结果应用于解释地球的前寒武纪沉积岩中的生物成矿作用,包括太古代的条带状硅铁建造、元古代的铁建造和元古代两端和早寒武纪的磷块岩。他和同事合作提出了太古代绿锈海洋的概念,也与同事合作发现了地球早期动力学产氧的机制,找到了产氧光合作用理论长期猜想应该存在的一个地球化学环节。他对青藏高原北部的柴达木盆地进行了超过10年的研究,以建立它作为一个类火星环境的科学和工程意义。他是中国的天问一号和天问三号火星探索任务的科学家团队成员。他最近的工作着眼于火星生物标志矿物和在天问三号选址和科学探索方面的应用。

指导单位:

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

中共海南省委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主办单位:

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海南省社会科学院

协办单位:

海南日报社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

海南省图书馆

海口市科学技术协会

海口市天文爱好者协会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