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00颗星链卫星疑似失控陨落!值得重视

资讯 » 科技探索 2025-07-04

超100颗星链卫星疑似失控陨落!值得重视

文 | 刘帅军、徐帆江、刘立祥、林翊钧、秦明宇(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截至2025年7月1日,星链卫星已发射9077颗。其中,在轨6758颗,已陨落1212颗,陨落中258颗,其余849颗多处于爬升入轨阶段。

前文分析中指出,2020-001AE卫星处于失控陨落中。问题是,是否还有其他星链卫星处于失控状态?将对我空间站运行带来哪些安全影响?本文给出了一些分析。

01

历史抵近事件

早在2021年12月,中国常驻联合国(维也纳)代表团向联合国秘书长发出一份普通照会,指出美国SpaceX公司的星链卫星数次机动到我空间站轨道高度,为避免可能发生的碰撞,我空间站不得不两次紧急调整轨道。当时,两次近距离接触事件如下:

(1)星链-1095卫星(国际编号2020-001BK)自2020年4月19日起稳定运行在平均高度约555千米的轨道上。2021年5月16日至6月24日,该卫星持续降轨机动至平均轨道高度382千米后,保持在该轨道高度运行。7月1日,该卫星与中国空间站间出现近距离接近事件。出于安全考虑,我空间站于7月1日晚主动采取紧急避碰,规避了两目标碰撞风险。

(2)星链-2305卫星于2021年10月21日与我空间站发生近距离接近事件。鉴于该卫星处于连续轨道机动状态,机动策略未知且无法评估轨道误差,存在与空间站碰撞风险。为确保在轨航天员安全,我空间站于当日再次实施紧急避碰,规避了两目标碰撞风险。

其中,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事件中,星链卫星与我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变化如下:

该卫星与我空间站在2021年7月1日 13时18分14秒时距离最近,仅6.6km,如下所示:

02

现实威胁分析

星链目前累计发射9077颗卫星中,V1.5版本及以下的共4712颗,其余4365颗多为V2.0Mini版本。

据不完全统计,仅V1.5版本及以下的4712卫星中,疑似失控卫星超104颗,64颗已陨落,可不再关注。

另有40颗疑似失控卫星处于陨落中,V1.0、V1.5版本分别16、24颗。该40颗陨落中卫星的轨道高度变化如下:

这些卫星多数自原轨位离开后,缓慢降低,呈现无控轨道衰减特征。然在部分时段内,又有主动受控再入的痕迹,并非完全的失控。猜测这些卫星在寿命尽头也在执行某些实验,如开展低轨空间大气环境、地磁暴影响等建模。

当前,我空间站维持3名航天员的常态化驻留,航天员生命安全与空间站安全运行都非常重要。而陨落中的星链失控卫星,将可能对我空间站等重要空间资产构成严重的安全威胁。2020-001AE、2022-005AZ两颗卫星仍运行于370-400km范围内,32颗卫星在未来一段时间也将进入该范围。

目前国际法中适用于外空的最主要的条约包括1967年《外层空间条约》、1972年《外空物体所造成损害之国际责任公约》等。其中,卫星失控导致碰撞的主要法律后果是赔偿责任:发射国对其外空物体在地球表面及对飞行中的航空器所造成的损害,应负给付赔偿的绝对责任;发射国外空物体在地表以外对另一发射国外空物体或所载之人或财产造成损害时,唯有损害系前者过失,前者始有责任。

尽管未有对失控卫星强制性披露的约定,但涉及到上面提及的是否有过失。即,因该卫星失控瞒报而造成了损害,应属有过失,亦应承担责任。

03

总结与展望

作为全球巨型星座的标杆性项目,星链肩负着引领空间可持续发展的特殊责任。其不仅应严格保障自身空间运行安全,更必须恪守国际规则与最佳实践,成为负责任空间行为的典范。关键在于真正的、可验证的受控——这绝非一句口号,而是必须落实到每一颗卫星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硬性要求。

倘若一面宣称受控,另一面却有大量卫星处于失控状态,这不仅是对规则的公然破坏,更将引发空间碎片风险的指数级增长,严重威胁所有空间活动参与者的安全。星链有义务以身作则,通过透明、可靠的实际行动,而非空洞的承诺,来证明其对空间安全和国际秩序的尊重,为后来者树立值得效仿的榜样。

得益于天智巨星座研究平台,在SpaceX公司每颗星链卫星的轨道操控时,我们都能第一时间发现、预警,并保持全程跟踪。持续跟踪并分析其对我空间站的碰撞风险,提早发现、快速响应,可为我空间站在轨安全运行提前预警。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