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滑翔伞翱翔云端,搭乘直升机环绕城市地标,于夜幕之下欣赏一场酷炫的无人机灯光秀……继“city walk”(城市漫步)之后,“city fly”(城市飞翔)正成为各地文旅消费的新宠。在江苏,多地积极探索低空旅游新业态,用“云端视角”激活消费热情,不断拓展城市文旅的想象力。
“city fly”解锁城市消费新场景
“视野太开阔了,景色一下子把人‘吸’了进去,这也许就是自由的感觉吧!”在南京老山响堂滑翔伞基地,刚刚完成首飞的扬州“00后”女孩Becky仍难掩兴奋。她告诉记者,自己此前因为天气原因错过一次飞行,这次特意预约重新体验。“在朋友圈经常看到飞行视频,看多了就忍不住,必须亲自来试试。”
据了解,响堂滑翔伞基地依托老山及周边稳定的气流环境,形成了优越的滑翔伞起飞条件。从山顶出发,游客在专业飞行教练的带领下助跑升空,迎着上升气流缓缓爬升,可以俯瞰脚下成片松林,远望长江岸线以及南京主城区的天际线。
像Becky一样,为体验滑翔伞飞行而来的游客不在少数。“这里离地铁站只有3公里,交通方便。平时就有人看到空中飞伞,临时起意就来问能不能飞。”滑翔伞培训教练莫济永透露,自年初基地正式运营以来,每月接待游客量都稳定在120人左右。这些体验者年龄跨度极大,既有带着孩子来开拓视野的家庭,也有寻求浪漫刺激的年轻情侣,甚至还有60多岁的身体硬朗、心态年轻的中老年游客。“只要身体状况允许,经过简短培训,大家基本能安全完成飞行。”莫济永补充道。
同样在老山响堂,直升机观光为游客提供了另一种“city fly”体验。
正值暑假旅游旺季,若航直升机基地市场部经理蒋淋淋忙得脚不沾地,电话铃声此起彼伏。若航直升机基地精心规划了5条特色航线,票价从389元到2950元不等,飞行时长在4至15分钟。“从老山起飞后,直升机环绕森林公园、滨江带,部分线路还能飞越江心洲长江大桥、“南京眼”等城市地标,让游客在空中感受南京的独特魅力。”蒋淋淋介绍,暑期亲子家庭成为消费主力,其中多数会选择539元的短航线。一家三口花费不到2000元,就能在空中完成约10公里、时长5分钟的游览。
记者注意到,在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网友晒出“city fly”体验的视频与照片,以“飞行”为关键词的短视频和打卡笔记浏览量持续增长。滑翔伞、直升机观光、跳伞等都成为南京假日旅游的新看点,也被不少游客称作是打卡“人生照片”的必选项。
江苏多地竞相布局低空旅游
不仅是南京,放眼江苏,各地纷纷解锁“city fly”新玩法。
2024年,苏州积极推动低空旅游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苏州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多方面给予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在低空载人飞行、无人机物流、低空特色消费、低空公共服务积极拓展应用场景。单项奖励最高1000万元。在政策激励下,苏州陆续开通了多条低空观光航线,如金鸡湖、苏州古城等特色航线。去年中秋、国庆假期期间,当地举办“运河低空游”嘉年华活动,并同步发放文旅消费券,进一步刺激了低空旅游消费,相关营地假期期间全机队运营 。
无锡方面,以太湖和蠡湖周边为依托,引入滑翔伞、轻型运动飞机、无人机编队表演等项目,形成与滨水夜游、赏花游结合的立体旅游产品。今年春节前后,拈花湾景区的无人机+烟火秀“天空之环”就吸引了大量游客打卡,线上话题播放量超过千万次,成为江苏低空旅游与文化演艺结合的典型案例。
淮安无人机灯光秀 图片央视网
徐州则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将低空旅游与本地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相结合。在一些景区,游客可以乘坐直升机或热气球,从空中俯瞰壮丽的山水风光和历史古迹。同时,徐州还积极发展航空研学项目,利用徐州观音国际机场等资源,开展航空研学一日营,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航空知识,体验飞行模拟等项目,激发他们对航空的兴趣。
“旅游场景是低空经济最容易落地的入口,让观光从地面走向空中,为游客带来前所未有的立体视角,也激发了他们对飞行体验的新鲜感。”文化旅游产业分析师葛洪兵告诉记者,低空旅游的一大重要价值在于将传统地面观光由二维视角延伸到了立体的空中视角,不仅刷新了游客的审美体验,也拓展了文旅的经营边界。
与此同时,随着消费需求从“看风景”转向“玩体验”,越来越多项目将飞行与夜游、摄影、餐饮、研学、演艺等深度耦合,进而催生出了新的消费模式。“低空旅游未来会更像一个‘空中度假综合体’,不仅停留在短暂的飞行观光,还能带动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一揽子服务协同发展,成为推动区域文旅消费升级的重要抓手。”葛洪兵分析道。
低空旅游如何行稳致远
低空旅游的火热映照出江苏消费市场的活力,但在热潮之下,如何让这条“空中赛道”走得更稳、飞得更远,正考验着地方治理、产业链条和服务能力。
安全无疑是行业发展的首要关口。在苏州从事飞行教员工作的刘祥宇每天的第一件事,就是和空管、气象等部门反复确认航线、飞行时间和高度,确保计划不与民航或其他通航航线冲突。“每一个时间段、每一条航线都必须精准,出不得半点差错。”这种高频度、高要求的空域审批和运营协调,成为行业常态,但也让不少从业者感受到操作复杂、灵活性不足带来的困扰。“期待审批和调度要效率更高一些,这样我们也能更好地安排飞行和服务。”刘祥宇表示。
监管机制的完善,成为业界共识。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大运河院文旅融合研究中心主任李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低空旅游能够丰富文旅供给、激活消费,但前提是安全有保障、发展有章法。她指出,“低空项目发展一定要因地制宜,不可盲目跟风。没有景观资源、文化底蕴的地方,盲目搞低空旅游,只会流于表面热闹。”李洁特别强调,尤其是涉及热气球、直升机观光等载人飞行项目,更需在空域管理、应急预案、设备维护等环节形成可靠、可执行的标准体系。“只有安全底线牢固,低空旅游才能成为可持续的文旅增量,而不是一次性消费的噱头。”
除了安全,专业人才短缺同样制约行业长远发展。包括刘祥宇、莫济永等在内的多位从业者都在采访中直言,目前江苏低空旅游项目仍普遍依赖外省飞行员、维修人员,缺乏本地化培训体系,人才流动性大、服务稳定性弱。
更深层次的挑战在于产品创新不足。资深旅游行业从业者罗鹏认为,尽管部分地区已经就低空项目与夜游、演艺、研学等多场景的融合做出尝试,但多数地方仍停留在单一观光体验上,游客复购意愿不强。“低空旅游不应只是一次短暂的体验,而要能融入人们的生活休闲方式。”罗鹏进一步指出,如果未来能结合地方文化、夜游场景和家庭休闲需求,形成复合型产品矩阵,同时在人才培养和监管体系上更完善,那么江苏完全有条件把这股飞行热,变成文旅经济新的增长极。
相关文章
2025-07-050阅读
2025-07-050阅读
2025-07-050阅读
2025-07-050阅读
2025-07-050阅读
2025-07-050阅读
2025-07-050阅读
2025-07-050阅读
2025-07-050阅读
2025-07-05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