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未经授权卖本公司产品怎么投诉?(完整解答)

资讯 » 新零售 2025-07-08

大家好,这里是信羊品牌管控。很多时候,人们在网上购物时都会关注产品真伪,尤其是价格较高或知名品牌的产品,这也是品牌产品在电商领域火爆的原因之一。然而,不少人正是看中品牌的电商流量,为谋取更多利益,未经品牌授权便销售产品。这种现象已非个例,俨然成为电商市场的 “毒瘤”。那么,如何有效解决未授权销售问题呢?

一、未授权销售的侵权行为定义与法律依据

未经品牌授权销售其商品的行为,属于侵权行为。若品牌已注册商标,该行为可能构成商标侵权,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根据《商标法》第 57 条,以下行为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未经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近似商标,或在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 / 近似商标,易导致混淆;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销售此类标识;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商品投入市场;故意为侵犯商标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权;给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

二、快速解决未授权销售的 3 个实用方法

品牌对自身产品授权通常有严格筛选流程,正规代理商销售的产品均来自品牌正规渠道,质量有保障;而未授权产品的真伪难以辨别。针对未授权销售,可采用以下 3 种方法:

1. 电商平台直接投诉

各大电商平台均设有投诉渠道,品牌方可找到侵权店铺或产品链接,向平台客服说明情况并提交证据(如商标注册证、未授权证明等)。

优势:对接速度快,处理效果直观,某服饰品牌通过平台投诉,72 小时内下架 50 + 未授权链接。

2. 向工商局投诉(12315 渠道)

可通过电话投诉(拨打 12315 热线)或线下投诉(前往当地工商局)。线下投诉需携带以下材料:

品牌资质证明(营业执照、商标注册证);侵权店铺信息(名称、链接、销售记录);侵权证据(购买记录、商品照片等)。作用:工商局调查可锁定货源,某美妆品牌通过此方式追溯到 3 家窜货经销商。

3. 法院起诉维权

对于难以处理的顽固侵权者,或侵权行为已造成重大损失(如假货泛滥导致品牌信誉受损),可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操作要点:委托律师整理证据链(如侵权公证、损失评估报告);主张侵权赔偿,某奢侈品品牌通过诉讼获赔 200 万元。

三、品牌管控电商销售的 3 个关键细节

电商市场虽潜力巨大,但管理难度高于实体,品牌做好电商运营需注意以下细节:

1. 严格筛选销售与代理商

优质代理能持续推广品牌、拓展市场;而不靠谱的代理可能借助品牌热度谋取不正当利益(如低价窜货、真假掺卖)。建议:

签订《代理授权协议》,明确销售范围、价格体系及违规处罚(如首次窜货扣 50% 保证金);定期考核代理商,淘汰违规者,某母婴品牌通过筛选,代理商留存率提升 40%。

2.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商标权、著作权、版权等知识产权是品牌的核心资产,忽视知识产权保护可能导致:

商标被抢注(某茶饮品牌因未及时注册商标,山寨品抢占 30% 市场);原创素材被滥用(图片、文案被盗用,削弱品牌独特性)。行动:及时进行知识产权登记,定期排查侵权行为。

3. 坚决对抗侵权行为

面对侵权行为,品牌需勇于维权,若一味放纵或被侵权人利益诱惑,可能导致对方变本加厉,损害品牌形象。建议:

建立 “侵权快速响应机制”,24 小时内处理投诉;对首次侵权者先沟通整改,屡犯者启动 “平台投诉 + 法律诉讼” 组合打击。

结语

未授权销售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更会透支品牌信任。品牌需结合平台投诉、行政举报、法律诉讼等手段,构建全链条管控体系。信羊品牌管控深耕知识产权领域,可为品牌提供从侵权监测到维权诉讼的一站式服务,助力品牌净化电商环境。如需获取《未授权投诉证据模板》或免费侵权排查,欢迎联系我们,共护品牌权益。

(本文由信羊品牌管控原创,转载需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