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商业航天产业:立足三大优势 剑指千亿元集群丨万千气象看四川·西昌专场

资讯 » 科技探索 2025-07-09

(西昌发布)

曾雨轩 川经瞭望记者 胡敏 陈国盼 文/图

7月8日,“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西昌专场在蓉举行。会上,西昌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杨川介绍,西昌将商业航天列为未来产业的“一号工程”,力争到2030年,形成千颗星的年发射能力和千亿元的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西昌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杨川介绍有关情况(乔薇 摄)

“西昌发展商业航天具备‘近、多、长’三大核心优势。”杨川说道,“近”是指离组建55年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近,该中心在国内发射次数最多、对外开放最早、发射轨道最高,是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多”体现在资源富集,地处攀西裂谷成矿带,坐拥钢铁、钒钛、稀土等航天制造业关键矿产,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长”指产业链长,西昌聚集了钒钛稀土产业集群,且具备强大研发实力,有利于发展宇航级钒钛金属新材料。

《四川省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30年)》,明确以成都都市圈、凉山州为双核引领、构建协同的发展格局,赋予西昌“建设西部商业航天港,打造商业航天聚集区”的战略定位,也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当前,西昌航天高端智造产业园规划面积5200亩,已完成整体规划编制,产业落地成果显著。深圳魔方卫星落地建设卫星工厂完成建设进度70%,预计年底前实现首颗卫星下线;陆海空间“西昌卫星遥感云服务平台”等项目已投入试运营;星河动力“星箭一体交付中心”、地卫二和中科宇航火箭卫星项目加速推进,产业集聚效应初显。

未来,西昌将全力构建“航天特材—星箭制造—发射服务—空天信息—航天文旅”全产业链生态圈。一方面将精准引进科研与生产并重的领军企业,发展卫星、火箭及组件制造、卫星应用服务等核心产业;同步推进清华大学暗物质实验室、天府邛海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实现火箭卫星原位制造,打造火箭制造到发射“一小时交通配套圈”。另一方面,挖掘航天科普、航天文创等资源,培育太空生物制药、太空育种等航天新业态。力争到2026年,航天港初具规模,航天制造、总装测试能力初步形成,初具发射能力;到2030年,形成千颗星的年发射能力和千亿元的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此外,西昌还将用好发展低空经济的有利条件,推进深空(航天)低空融合发展,进一步丰富商业航天业态,增强西昌商业航天产业优势。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