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文旅消费火热开启,消费热潮背后,你准备好了吗?

资讯 » 新零售 2025-07-09

暑期,向来是文旅消费的黄金时段。今年,各地更是诚意满满,纷纷出招,文体旅联合发力,免门票、发补贴,真金白银促消费,一场盛大的文旅消费狂欢正在上演。据了解,今年 7 月至 8 月,各地将举办超 4300 项约 3.9 万场次文旅消费活动,发放超 5.7 亿元消费补贴,如此大规模的投入,无疑将暑期文旅市场推向了高潮。

今年暑期,天气炎热,避暑成为众多游客出行的主要动力。飞猪旅行网数据显示,乌鲁木齐、昆明、贵阳等地成为避暑游热门目的地;去哪儿旅行平台数据也表明,西北、东北等平均温度低于 25 摄氏度的地区,酒店预订增幅位居前列。中国气象局还贴心推荐了 16 条避暑旅游路线,相关地区更是推出森林音乐节、星空露营等丰富多彩的夏季主题活动。

从人群结构看,亲子家庭和大学生成为暑期文旅消费的主力军。途牛旅游网数据显示,暑期亲子客群的出游人次占比达 42%,主题公园、海滨海岛、亲子研学产品热度居高不下。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指出,各地应围绕暑期文旅消费特点,针对不同年龄群体需求,推出多样化应季文旅产品。

继 “村 BA”“村超” 之后,“苏超” 再次破圈。它借助社交媒体互动,吸引球迷和游客跨区域流动、跨领域消费,形成 “体育赛事引流、文旅消费变现” 新模式。数据显示,“苏超” 带动江苏目的地过夜游客大增,南通、宿迁等城市暑期酒店预订量翻倍。江苏还结合赛程安排,举办多项特色文旅活动,推出众多惠民便民措施。

演唱会、音乐节等演出活动同样火爆。大麦娱乐平台数据显示,近两年 “暑期档” 演出行业数据逐年上涨,跨城观演成为主要消费驱动力,有力带动了交通、餐饮等消费增长。各地纷纷抓住 “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演出去旅行” 的契机,拉动消费。如青岛建立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通过 “票根经济” 撬动文旅大消费,今年暑期将上演多场演唱会和主题展演,并推出系列促消费措施。

夜幕降临,各地夜经济活跃起来。青岛啤酒博物馆将传统工业旅游与文化、娱乐元素融合,创新消费场景,升级夜间沉浸式体验,拉动夜间文旅消费。缪沐阳认为,繁荣暑期文旅消费需深化多业态消费融合,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引导商业综合体等丰富文旅业态。

随着暑期文旅市场的持续升温,各地创新举措不断涌现,为游客打造了更多元化的体验场景。在浙江,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夜市"正在火热进行中,龙泉青瓷、嵊州竹编等传统技艺通过沉浸式展演焕发新生,游客不仅能观赏制作过程,还能亲手体验匠人手艺。据统计,这类文化体验类项目预订量同比上涨65%,显示出游客对深度文化消费的强烈需求。

数字技术的融入为暑期文旅增添了新亮点。西安大唐不夜城推出AR实景导航系统,游客通过手机就能与虚拟历史人物互动;成都宽窄巷子则上线了"数字藏品打卡"活动,集齐特定数字徽章可兑换特色文创产品。这种"科技+文旅"的模式,既满足了年轻群体的社交需求,也推动了传统文化创新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暑期"微度假"成为新趋势。北京郊区的精品民宿出现"一房难求"现象,上海周边两小时车程内的露营基地周末入住率达90%以上。这类短途游产品通过定制化服务吸引客群,如为亲子家庭提供自然教育课程,为年轻人设计星空摄影工作坊等。业内专家表示,这种注重品质与体验的出游方式,正在重塑暑期旅游市场格局。

在服务保障方面,多地推出智能化解决方案。黄山景区启用AI客流预警系统,实时调控各景点游客量;三亚机场开通"暑运绿色通道",为家庭游客提供快速值机服务。这些精细化运营措施,有效提升了游客满意度和重游率。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