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15日,迎来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时刻。这一天,杨利伟的父母、妻子和儿子早早地来到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焦急而兴奋地等待着,目光紧紧盯着大屏幕,为他加油助威,所有的情绪在这一刻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早上9点钟,“神舟五号”飞船准时发射升空。紧接着,9点20分,飞船顺利进入了预定轨道。整个指挥大厅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杨利伟的家人也终于松了一口气。杨利伟的妻子张玉梅曾回忆起那一刻,她说:“火箭点燃的瞬间,我的心跳几乎加速到无法控制,脑袋一片空白,什么也无法想,也不敢看那巨大的屏幕。”她的声音充满了紧张和不安,但此时的杨利伟已经远在太空,飞得那么远,似乎一切都不再那么重要。
到了晚上7点58分,指挥人员告诉杨利伟,接下来他可以和家人通话。这是一个特别的时刻,张玉梅接过了话筒,声音中带着温柔:“感觉如何?”杨利伟用充满自信的声音回答:“感觉非常好,放心吧!”张玉梅接着问:“在太空看地球,一定很美吧?”杨利伟笑着回应:“景色确实非常美!”张玉梅接着说道:“我们都看到你了,爸爸、妈妈和孩子都来到了这里,我们都为你骄傲!明天,我们去机场迎接你回家!”杨利伟轻声答道:“谢谢你们的支持。”指挥大厅里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杨利伟的父母也露出了温暖的笑容。
这段简短却充满深情的对话,展现了夫妻之间的深厚感情。而杨利伟能够成功“飞天”,背后离不开妻子张玉梅一直以来无私的支持和付出。
杨利伟出生在1965年,辽宁省绥中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父母都是建国初期的大学毕业生,父亲是县土副产品公司副经理,母亲则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杨利伟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尤其在理科方面表现突出,曾多次在县里的数学竞赛中获得奖项。尽管他高中毕业时完全可以选择进入一所名牌大学,但他从小就对军营有着浓厚的兴趣。在父母的支持下,1983年,18岁的杨利伟考入空军第八飞行学院,正式开始了飞行员的训练。
在军校期间,杨利伟曾有过一段感情。他的女友不仅外貌出众,而且性格温和、懂事。两人毕业后,尽管见面的机会很少,但依然保持着书信往来的联系,感情深厚。然而,当谈到婚嫁时,女孩的父母坚决反对,认为飞行员这一职业实在太过危险。女孩受到了父母的影响,几度劝杨利伟考虑转业,放弃这份充满风险的工作。
杨利伟在这段感情中陷入了深深的困扰,一方面是深爱的女友,另一方面是他对蓝天的无尽热爱。最终,他做出了艰难的决定,选择了和女友分手,追求自己热爱的飞行事业。在分别的那一刻,女孩抱着他,失声痛哭,而杨利伟则默默承受着内心的痛苦。
这段感情的结束让杨利伟变得更加成熟,回到部队后,他投身于更加艰苦的训练中,迅速成长为一名出色的飞行员。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利伟已经25岁,家里人开始为他的个人问题着急。母亲希望他能找一个稳重、温柔、富有修养的儿媳妇,于是她给儿子定下了三个标准:大专以上学历、相貌端庄、温柔贤惠,最好家境朴素。正巧,母亲的同事认识一个叫张玉梅的姑娘,张玉梅刚从锦州师专政史系毕业,外表漂亮、为人稳重,且家境普通。母亲见过她后非常满意,于是提议让杨利伟回家见见这位姑娘。
张玉梅早已听闻过杨利伟的事迹,因为杨利伟成为飞行员后,他的名字被收录进了绥中县的县志。张玉梅爱好文史,早就将县志读得十分熟悉。她十分崇拜像杨利伟这样的英雄,而更巧的是,杨利伟和张玉梅曾经是同一所高中的校友。于是,在张玉梅的同意下,她和杨利伟的母亲见了面。
杨母一见张玉梅就喜欢上了她。张玉梅端庄、朴实,和母亲有很多共同的话题,两人聊得非常投缘,仿佛彼此早已相识多年。回家后,杨母不住地夸奖张玉梅:“那姑娘真好,一点也不打扮,给人一种很踏实的感觉。”母亲还写信给杨利伟,让他尽快回家见见这位姑娘。
几个月后,杨利伟回家探亲,正式与张玉梅见面。在见面时,杨利伟再次强调飞行员这一职业的高风险,但自己依然深爱这份事业,绝不愿意放弃。张玉梅微笑着回答:“我家离县城不远,就在海军航空兵的机场旁,我是听着飞机轰鸣声长大的。我一直梦想穿上军装,尽管因为视力问题没能成为军人,但给军人当媳妇也是我愿意的事!”两人因此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并于1990年12月举行了婚礼。
结婚后,张玉梅放弃了自己的中学教师工作,跟随杨利伟一起加入了部队。在部队领导的帮助下,她被安排到一所小学担任教师,虽然和她的预期有所差距,但她还是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
1991年,张玉梅为杨利伟生下了一个孩子,但这个孩子先天不足,健康状况堪忧。虽然杨利伟此时正在忙碌的训练中,张玉梅一个人带着孩子四处求医问药。尽管她竭尽全力,但最终孩子还是在两岁时夭折。孩子的离世无疑是杨利伟和张玉梅生命中最大的打击,但杨利伟依旧坚强地站了起来,默默承受内心的痛苦,并毅然回到训练场。
这段痛苦的经历,让张玉梅变得更加坚强,她逐渐学会了从天气的变化中判断是否适合飞行,她的耳朵也变得特别灵敏,能够从空中辨别飞机的声音。几年后,张玉梅又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孩子,取名“杨宁康”。
1998年1月,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之一。正式成为航天员之前,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政委吴川生曾和张玉梅单独谈话。吴川生询问她是否愿意接受丈夫成为航天员的事实,毕竟,航天员的职业充满了风险,而她的支持对杨利伟的训练和任务至关重要。
张玉梅坚定地回答:“我愿意,杨利伟一直对事业充满热情,无论他做什么,我都会支持他。”吴川生点了点头。
不久之后,杨利伟带着自己的梦想来到了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妻子和孩子也随之而来。张玉梅还被特招入伍,成为了航天医学研究所的一名研究人员,穿上了她一直渴望的绿军装,激动不已。
尽管训练中心离家很近,但杨利伟几乎不回家,他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密集的航天员训练中。这个训练项目异常艰难,涉及30多个学科,难度远超飞行学院的课程。杨利伟常常感到难以承受,但凭借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他最终成功通过了转椅训练等一系列严格的考核,并且在英语考试中获得了满分。
在这期间,张玉梅一直默默支持丈夫的事业,把家庭的重担一个人扛在了肩上。
相关文章
2025-07-096阅读
2025-07-096阅读
2025-07-096阅读
2025-07-096阅读
2025-07-096阅读
2025-07-096阅读
2025-07-096阅读
2025-07-096阅读
2025-07-096阅读
2025-07-09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