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的浪潮中,成都正以强劲的产业活力书写着新篇章。今日,伴随着捷达品牌全新VS8车型和全新一代速腾L车型在成都龙泉驿缓缓驶下生产线,“成都造”汽车再添新军,不仅为市场注入新鲜血液,更成为成都汽车产业集群式发展的生动注脚,折射出这座城市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强劲势能与广阔前景。
双车同日下线
推动汽车品牌向上突破
一汽-大众捷达品牌&成都分公司是捷达品牌车型和速腾车型的唯一生产基地,拥有世界一流的整车制造工艺。在这里,平均56秒就可下线一台新车。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此次下线的两款新车,分别代表着不同细分市场的进阶方向。
其中,全新旗舰SUV捷达VS8作为品牌战略升级的重要成果,搭载大众最新L2级驾驶辅助系统,将德系工艺与智能科技深度融合,其推出进一步完善了捷达SUV产品矩阵,成为品牌向上的重要支点。而全新一代速腾L作为该系列第430万辆整车,以年轻化设计、智能化升级与德系品质,再次诠释A+级轿车的价值标准。
据悉,今年以来,面对汽车行业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已完成产量超过12万辆。
“目前,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正值转型升级关键阶段,公司正全力加速推进新能源车型项目落地,预计明年将推出捷达首款纯电动车。”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产品管理部、产品项目科经理侯智表示。
两款新车成功下线的背后,展示的是成都汽车制造业多年积累的技术实力与产业链韧性。从核心零部件的本地配套到整车制造的精密把控,从传统燃油车的品质坚守到新能源技术的前瞻布局,成都已构建起一套完整且富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这种生态优势,让每一款“成都造”汽车都成为区域制造实力的直观体现,也为产业持续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集群发展
筑牢“成都造”坚实根基
作为西部汽车产业的核心承载地,成都早已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配套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以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为例,自2009年成立以来,累计生产“成都造”整车667万辆,带动上百家配套企业在蓉集聚,构建起从零部件生产到整车制造的完整产业链。2019年捷达品牌的落户,更以新的增长极推动区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在龙泉驿区,这种产业集聚效应尤为显著。作为全省汽车产业核心区,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吉利(领克)、沃尔沃、神龙汽车等“链主”级整车企业布局落子,超500家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聚集发展,形成了从动力总成、底盘系统、车身内外饰到电子电器、新能源三电系统等近乎完整的产业链条。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成都经开区整车产量40.59万辆、同比增长26.42%。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1.27万辆、同比增长386.33%。
随着智能化改造的深入推进,技术创新正成为产业降本增效的普遍实践。政策层面,前不久,四川出台《关于支持成都做优做强极核功能 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到“推动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让企业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更有底气。
在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焊装车间,虽已配备各类机器人超过2000台,自动化水平较高。但在日常运维管理中,业务人员仍需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机器人健康状态的巡检与问题排查,整体运维方式依赖人工经验,存在效率低、响应慢、覆盖不全面等问题。“现在我们通过智能化、改造数字化升级的方式,打通机器人数据黑匣子,获取并监控ROB运行状态数据,建立机器人健康评价模型,对机器人健康状态评价和预警,降低机器人停台超2000Min,通过对核心零部件寿命的精准控制,消除过度维修,延长零部件寿命50%+。”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的这一成果,正是智能化改造为企业带来切实效益的生动体现。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关联着区域制造业实力与科技创新能力。成都凭借完善的产业链条、持续的技术投入与开放的产业生态,正加速从传统汽车制造基地向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高地跨越。
成都日报 记者 李柯雨 图片 受访单位 编辑 曾雪柔
相关文章
2025-07-108阅读
2025-07-108阅读
2025-07-108阅读
2025-07-108阅读
2025-07-108阅读
2025-07-108阅读
2025-07-108阅读
2025-07-108阅读
2025-07-108阅读
2025-07-108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