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要整理今年下半年西安待入市的纯新盘信息的,结果发现很多地块已经摘地多年但项目尚未入市销售。
由此就有了这份西安存量住宅地块信息。
这些已经成交、项目尚未入市的住宅地块,总建面超过了1000万平方米!再加上已经入市的项目,尚未推售的房源量,西安商品住宅待售面积会更多。
这些地块,不同的项目可能接下来命运不同。有的很快会入市销售,有的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依然处于存量住宅地块中……
01
已成交未入市项目总建面超1000万㎡
这一次所统计的地块,指的是2025年7月8日之前已经成交但项目尚未入市销售的住宅地块。
据不完全统计,有85宗地已成交但项目尚未入市销售。这85宗地总面积6297亩,总建面超过1000万平方米!
实际上,这只是一份不完全统计,因为还有一些平台公司摘得地块我们没有统计,例如泾河地产、秦汉地产摘得的部分地块。将这些地块统计在内的话,数据会更大。
这些已摘地未入市的项目,都是接下来西安商品住宅市场的潜在供应量。
西安这几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2024年西安的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分别为1173.74万平方米、1131.02万平方米。
这意味着,仅这些已成交未入市销售的项目,已经足够西安全市卖一整年。
除了这些地块之外,目前市场上在售的项目还有大量的房源没有供应,这些加在一起的话数据会更大。
从这些存量住宅地块的分布来看,西咸新区、浐灞国际港待入市的商品住宅建面均超过了100万平方米,西咸新区接近400万平方米、浐灞国际港接近200万平方米。
西咸新区的存量住宅比较高,是因为其本身区域面积比较大,再加上前两年平台公司摘得的地块迟迟未开发,以及一些高价地项目没有入市,因此存量比较大。
浐灞国际港主要是因为浐灞、港务合并之后区域面积加大,再加上前两年供应的一些高价地项目未入市,以及这两年供地量比较大,因此其存量也比较高。
另外,高新区的存量也在接近100万平方米,达到了87.58万平方米。
从这85宗地的成交时间来看,有26宗地是2023年之前成交的,但截止目前项目尚未入市销售。2021年、2022年西安的土地市场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高价地频出,一个是平台公司大量拿地,这两者的叠加使得很多项目一直没有开发。
2024年、2025年(截止7月8日),分别有22宗、29宗的地块项目尚未入市销售。这些地块很多都是去年年底到今年成交的,接下来有的会陆续入市销售。
在所统计的85宗地块中,有3宗地是2020年成交的,但截止目前项目尚未入市销售。分别为:曲江新区的曲江启夏里,秦汉新城的南飞鸿云境源起,航天基地的蓝光恒志芙蓉观辰。
高新的“地王”项目紫薇时光云邸拿地3年尚未入市销售、泾河的“地王”项目隆基泰和澜庭溪谷拿地4年多目前搁置中,曲江的“地王”也是西安的“地王”雁翔路116亩地块摘地已经4年半也未开发……
02
不同的地块命运不同
这些已摘地但尚未入市的项目,不同的地块可能接下来面临的命运不同。结合各地块的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项目很快就会入市的。
一些大牌房企、实力房企今年上半年已经摘的地块,按照开发节奏,项目今年下半年就会入市销售,这些基本不用担心。
其中,绿城目前手握4个待入市的新项目、金茂手握2个、华润手握2个、邦泰手握3个、中铁置业1个、地建嘉信1个、龙翔1个、文昌1个……85个地块中预计有20个左右的项目今年下半年会入市销售。
第二类,平台公司储备的地块。
平台公司托底储备的大量地块普遍拿地时间已经比较长,大部分是2021年、2022年成交的,并且地价不低,经开区有多个地块是2024年成交的。
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再加上平台公司本身的特点,项目短期内进行开发的可能性不大,后续要么找代建,要么转手,但高价地转手则需要市场的整体回暖。
第三类,高价地项目。
这些高价地项目基本都是2023年之前成交的,特别是2021年的时候,高价拿地之后遇到的是市场下行,有的地块当时拿地的楼面地价甚至要高于目前周边的房价,这些地块开发商要么亏损开发,要么就熬着等待西安房价继续上涨后再开发。
第三类,开发商遇困。
泾河新城的隆基泰和澜庭溪谷、航天基地的蓝光恒志芙蓉观辰……这些项目是典型的开发商自身暴雷后项目搁置,地块或者公司股权已经被摆上了法拍平台。
这类项目的命运,只能是等待新的投资人接手,然后项目进行开发。
还是那句话:拿地只是一个开始,拿地之后才是真正的考验。
这种考验需要面对的是市场的波动,需要面对的是企业经营的波动,还需要面对的是行业产品内卷的考验。
这几年在西安,品牌房企高价拿地之后遇到市场下行,从而导致项目亏损销售、或者开发了一小部分后搁置暂停开发的案例不在少数。
对于各区域来讲,在土地供应这件事情上要把我好节奏,避免短期内供应量过大而带来新房市场激烈竞争踩踏行情。
很多时候,不能只盯着新供应的地块,这些存量地块的盘活与去化,也是重点和关键。盘活这些存量地块,开发商才能有资金回笼,才能继续投资开发,从而进一步带动投资。
由于不同的存量地块情况不同,因此也需要探索多种模式,包括土地置换、专项债收储、收储房源作为安置房/人才房等等,一些措施在西咸新区已经开始实践落地。
相关文章
2025-07-107阅读
2025-07-107阅读
2025-07-107阅读
2025-07-107阅读
2025-07-107阅读
2025-07-107阅读
2025-07-107阅读
2025-07-107阅读
2025-07-107阅读
2025-07-107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