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疏漏背后,藏着大企业集团管理的“灯下黑”。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贵州茅台酒厂(集团)贵阳商务有限责任公司因未依照规定期限公示年度报告,被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该公司成立于2007年10月,法定代表人为李旭东,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批零兼营预包装食品、房屋综合利用等,由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资持股。
这消息一出来,好多人都懵了,毕竟这公司可是茅台集团全资持股的,咋就经营异常了呢?
这茅台贵阳商务公司成立于 2007 年 10 月,注册资本有 1000 万人民币,主要搞预包装食品的批零兼营,还有房屋综合利用这些业务。
平常大家印象里,背靠茅台集团这棵 “大树”,公司运营应该稳稳当当的。可年报公示这么重要的事儿都没做好,实在让人意外。
从企业经营管理角度来说,年报公示就像是企业每年给市场和监管部门交的 “作业”,得把这一年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啥的清清楚楚列出来。
没按时交 “作业”,要么是内部管理流程出了岔子,要么就是公司在某些方面遇到大麻烦,忙得顾不上这事儿了。
咱再看看这几年白酒行业的大环境。就说市场竞争这块,那是越来越激烈。
根据相关数据,2024年白酒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呈现“量降利升”的分化态势。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414.5万千升,同比下降1.8%,但销售收入达7963.8亿元,同比增长5.3%,利润总额2508.7亿元,同比增长7.8%。
A股20家上市白酒企业表现亮眼,营业总收入4422.3亿元,同比增长7.3%,利润总额2301.0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CR6企业(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泸州老窖、洋河、古井贡酒)利润总额占行业比重达86%,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马太效应凸显。
头部企业韧性十足,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营收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5.7%、7.1%、12.8%,净利润增速分别达11.6%、5.4%、17.3%。
而部分区域企业面临困境,营收下滑超35%,净利润跌幅超70%。行业库存压力高企,平均存货周转天数达900天,同比增加10%,60%的企业出现价格倒挂现象。
2025年一季度白酒产量103.2万千升,同比下降7.2%,行业产量持续萎缩。上市企业抗压能力较强,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534.2亿元,同比增长1.7%,净利润649.1亿元,同比增长2.3%。但从整体经营指标看,行业面临“量价齐跌、费用上升”的困境,59.7%的企业营业利润减少,客户数、客单价、营业额减少比例均高于增加比例。
供给端呈现多元化布局,除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外,差异化特色香型布局趋势明显。线上销售占比稳步提升,2025年1-5月线上总销量超6000万瓶,销售额超300亿元,但全国化品牌线上增长动力不足,泛全国化和区域性品牌实现逆势增长。市场动销方面,节假日销售平淡,春节、五一期间消费量增加的经销商占比分别为26.9%、11.5%,中低端价格带(100-300元)动销较好,高端价格带(800-1500元)倒挂严重。
以上数据中国酒业协会市场专业委员会
茅台虽然是白酒行业的龙头老大,但旗下的公司也得面对这激烈的竞争。像茅台贵阳商务公司,可能负责茅台酒在贵阳及周边地区的销售、品牌推广等关键业务。
在这种竞争环境下,如果经营策略没跟上市场变化,比如没及时开拓新的销售渠道,或者在品牌推广上没创新,就容易在市场份额争夺中落后。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企业的运营成本也是个大问题。这几年,原材料价格、人力成本都在涨。
就拿白酒生产最重要的原料高粱来说,这两年价格就有不小波动。而且,为了提升品牌形象,企业在广告宣传、门店装修这些方面的投入也不能少。
茅台贵阳商务公司如果在成本控制上没做好,利润空间就会被压缩。利润少了,公司在很多方面的运作可能就会受影响,年报相关工作被耽误也不是没可能。
再看看行业内其他类似情况。前两年,贵州壹号仓酒业有限公司就因为没在规定期限公示年度报告,被贵阳市南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
这家公司当时运营的 “贵州壹号仓” 小程序,因为以 1499 元 / 瓶销售飞天茅台,还被质疑是 “i 茅台” APP 的 “李鬼” 平台。还有茅台集团旗下的茅台电商公司,虽说不是因为年报问题,但也经历了不少波折,最后甚至被解散清算注销 。
这些都说明,就算是茅台集团旗下的公司,在复杂的市场环境和行业竞争中,也得小心翼翼,一个不小心就可能陷入困境。
茅台贵阳商务公司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给其他企业也提了个醒。
法律界人士警示: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不仅有损企业形象和信誉,还可能面临有关部门的罚款。严重违法的,法人代表及高管信息将纳入信用监管体系。经营异常:看似小事,暗藏大风
许多企业认为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不过是补个材料的事”,但实际影响远超想象。
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后,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贷款融资等领域将受到限制。
更重要的是,这将成为合作伙伴评估企业信誉的“污点记录”。
在企业经营管理上,一定要重视内部流程的规范,像年报公示这种基础工作,得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不能出岔子。
在市场竞争方面,要时刻关注行业动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开拓新市场、新渠道。
成本控制也不能放松,得在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想办法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给企业的三句大白话忠告
“年报不是选修课,是生死线”
工商年报如同企业“体检报告”,逾期=主动挂“黄牌”。
“大集团更要管好小账本”
茅台案例证明:子公司不是“独立王国”,需纳入集团数字化监管体系,避免流程脱节。
“省小钱一定吃大亏”
为节省人力砍掉风控岗,可能损失百万级商机——2024年某零售品牌因异常名录错失政府大单即是教训。
当经济进入存量竞争,企业比拼的不再是“高飞”,而是“走稳”。茅台子公司的看似“低级错误”,实则是行业粗放管理的缩影。夯实每一份报表、校准每一个地址、守住每一环流程——这些“笨功夫”,恰是穿越周期的真本事。
大企业集团的竞争下半场,细节管理能力正在取代规模扩张速度,成为衡量企业健康度的新标尺。
定期“体检”,防患于未然——给所有企业的健康管理建议
茅台的事件再次印证:没有企业能靠“吃老本”永葆健康,再大的巨头也需要定期“体检”。年报漏报、地址失联,看似是“小毛病”,实则是管理肌体发出的预警信号。
如何避免类似的管理“灯下黑”?
别等“异常”才行动: 合规管理不是“救火”,而是日常保健。建立预警机制比事后补救成本低得多。
“体检”要覆盖全身: 集团总部健康,不代表所有“器官”(子公司、分支机构)都无恙。管理触角必须延伸到每一个末梢。
用工具代替“人盯人”: 在子公司众多、业务庞杂的情况下,仅靠人力巡查效率低、易遗漏。善用数字化工具是关键。
相关文章
2025-07-1014阅读
2025-07-1014阅读
2025-07-1014阅读
2025-07-1014阅读
2025-07-1014阅读
2025-07-1014阅读
2025-07-1014阅读
2025-07-1014阅读
2025-07-1014阅读
2025-07-1014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