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在龙岗大运中心举行的无人机表演——“爱让地球转动”主题光影秀。 受访单位供图
▲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胡斯衔。 深圳晚报记者 陈玉 摄
2025年7月10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林咪玲 实习生 吴雪玉)大运无人机产业园内,胡斯衔蹲下身子仔细检查着地面的无人机。在他四周,上千架无人机整齐排列,如待发的阵列。作为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胡斯衔在执行表演任务时,需要“统率”这些无人机。
作为国内较早投身这一领域的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这位1992年出生的年轻人,亲眼见证了这份工作从“实验室里的摸索尝试”,到被纳入人社部新职业目录的历程。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究竟在做些什么?这个行业眼下发展如何?普通人能否踏入这一领域?带着这些疑问,近日,深晚记者跟随他的脚步,走进一场无人机表演的测试现场,一探这个新职业的真实模样。
从“摔飞机”到“编表演”
一个新职业诞生
“十年前刚入行时,很多人都不知道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这个职业会如何发展。”胡斯衔笑着回忆,那时他刚从飞行器制造专业毕业,在一家无人机巨头公司做测试工程师,“天天跟无人机较劲,在各种环境里飞,测它稳不稳、飞得顺不顺,甚至故意让它摔下来看情况,最后把所有数据一一记下来。”
胡斯衔至今记得第一次在室内尝试“群飞”的场景。2017年初春,公司引进了几套无人机运动捕捉系统,用来做测试和展示,可最初的尝试总不顺利,无人机掉下来是常有的事。“那时设备稳定性差,每十台设备就得配备一个人,有人蹲地上贴定位标记,有人举着信号发射器来回跑,慌里慌张。”他说。
转机出现在2018年。央视元旦晚会上,云南弥勒的夜空下,他所在的团队用无人机编队为百位新人“戴上”璀璨的“空中戒指”,给这场集体婚礼添了满格的惊喜与浪漫。当镜头扫过那片流动的光海时,整个团队都按捺不住兴奋。更让人振奋的是同年春晚,300架无人机在港珠澳大桥上空化作跃动的海豚,“第一次用3D立体图案打破平面限制,海豚‘跃’过桥面的瞬间,所有人都在喊‘成了’!”
如今在测试或筹备现场,技术的进步肉眼可见。“300架无人机的部署,搁以前得折腾半天,现在最少两个人就能搞定。”胡斯衔补充道,无人机通电后,90%能自动进入待飞状态,“就像给每架都装了‘大脑’,自己校准位置、避开同伴,省心多了。”
行业在发展,职业迎来正式命名。今年5月8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公示,拟新增17个新职业,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就在其中。这意味着,像胡斯衔从事的这类工作,终于有了正式职业名称。
分任务划路径掌全局
就像给鸟儿引路
“这场表演最考验功夫的,是让图案转换时‘无缝衔接’,观众看不出丝毫卡顿。”胡斯衔回忆起去年9月在龙岗大运中心的那场表演——18分钟的“爱让地球转动”主题光影秀,不仅刷新了“最多无人机同时飞行”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更让他至今难忘。“全程100%起飞成功率,所有无人机安全降落,这在行业里相当不容易。”
“说通俗点,我们就是无人机群的‘领航员’。”胡斯衔指着地面站屏幕,上面密密麻麻的参数正实时跳动,“不光要设计飞行路线、编写脚本,还得提前把各种‘意外’想透:突然刮大风怎么办?得有备用航线;哪架飞机出故障?紧急着陆点早就标好了。”
他滑动屏幕调出任务分配表:“几百架无人机各有分工,谁负责拍画面,谁负责传数据,得按性能和需求分清楚,这样飞起来才又快又稳。”胡斯衔边说边演示发送指令,“起飞、悬停、返航,指令都从这儿发。全程盯着它们的位置、电量,有异常就得立刻处理。最后把飞行数据整理成报告,才算给任务画上句号。”
“干得越久越明白,这活儿既得懂技术,又得有全局观。”胡斯衔笑了笑,“就像给一群鸟儿引路,不光要知道往哪儿飞,还得保证它们整整齐齐、平平安安。”
薪资不错职业前景看好
想入行要先考证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的高地,深圳将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集群单列为“20+8”战略重点类产业集群,提出举全市之力集聚资源,以超常规力度支持培育。
“这个职业的前景,我特别看好。”胡斯衔坦言,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是个有潜力的行当。据他观察,在一线城市,有3年左右经验的成熟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年薪约为15万至20万元;若具备团队管理经验,年薪可达25万至35万元。
正说着,采访室外传来一阵热闹。他的同事正在给参观的学生介绍无人机表演。胡斯衔拿起一架备用机,边演示操控边说:“想入行得先考证,中国民航局的 CAAC无人机执照是门槛,有了它才能申请空域、规划航线。但这只是第一步,会飞不代表能做规划。”
“做好规划员,我个人经验是要‘胆大心细’。”他说,行业越来越成熟,但风险也不少。飞机多了可能出故障,遇上坏天气更不少见。“这时候得敢扛事,不能慌。”他顿了顿,又补充,“但胆大得有底气,把该准备的备好、预案做足,心里才有数。现场稳得住,活儿才能干漂亮。”
行业声音
缺人,缺人,缺人!速来,速来,速来
随着低空经济快速发展,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这一职业从幕后走向台前。在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秘书长庞伟看来,这个新职业的出现并非偶然:“过去无人机多是‘单兵作战’,如今千架规模的集群表演、协同配送成为常态,就像从驾驶小轿车变为调度一列火车,必须要有专业的‘空中指挥’。”
但这位“空中指挥”绝非简单的“飞手升级”。庞伟指出,与专注操作技术的普通飞手不同,规划员需要统筹全局,“数百架无人机同时升空,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风险,这需要技术与全局把控能力的完美结合。”
对于有意入行者,深圳堪称“黄金实践地”。作为“无人机之都”,这里聚集了全国近半数的无人机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集群表演、物流测试等实战项目密集开展。庞伟解释道,深圳的优势在于“实战机会多”,一场光影秀要调度上千架无人机,一次物流测试要规划数十条航线,这些经历是快速成长的最佳途径。
但机会多并不意味着门槛低。除了取得“空中驾照”外,更重要的是后续经验积累,需要熟悉设备特性,通过参与项目学习调度技巧,逐步才能独立负责项目。“一般来说,从飞手成长为能独立负责项目的规划员,平均需要3年时间。”
庞伟进一步表示,“这一行业人才缺口非常大,如果年轻人有意入行,我的建议是可以大胆加入。但‘会操作’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多思考‘如何实现安全、高效、精彩的飞行’,沉下心来积累经验,这个行业的前景值得期待。”
相关文章
2025-07-1010阅读
2025-07-1010阅读
2025-07-1010阅读
2025-07-1010阅读
2025-07-1010阅读
2025-07-1010阅读
2025-07-1010阅读
2025-07-1010阅读
2025-07-1010阅读
2025-07-101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