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多地,这场调研看到了广东AI与机器人产业的哪些趋势?

资讯 » 科技探索 2025-07-11

南都讯 征求21个地级以上市、30多个单位、23个省基层立法联系点、50余名专家学者意见,深入广深珠佛莞等地召开多场专题座谈会,调研30余家企业——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的这次调研找到了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卡点堵点。7月11日下午,广东省召开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专场),省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王波详细介绍了此次专题调研情况。

广东省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王波在会上介绍此次专题调研情况。

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连续五年全国第一

此次调研由省人大法制委、常委会法工委承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等部门参加。调研结果显示,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突出,产业规模稳居全国前列。从数据来看,2024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同比增长约25%,机器人相关产品出口达457.4亿元,增长19.6%。工业机器人产量24.68万台,占全国总产量的44%,连续五年全国第一。

广东的产业链竞争力同样凸显,形成了“芯片—算法—终端—应用”全链条格局。华为、腾讯等行业巨头引领下,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1500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7家,数量居全国首位。机器人领域涌现“七剑客”等领军企业,在关键零部件和系统集成方面具备国内领先优势。

技术攻关成果丰硕,多项突破填补国内空白。人工智能方面,华为升腾910B算力芯片性能媲美英伟达A100,思谋科技推出全球首个工业多模态大模型。机器人领域,优必选实现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协同实训,汇川技术伺服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提升产业竞争力,还加速了技术国产化进程。

应用赋能成效明显,智能制造场景广泛落地。广东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到2024年底建成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31个和优秀场景99个,居全国首位。实施“人工智能+”“机器人+”行动后,带动“千行百业”指数级增长。例如,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实现“机器人生产机器人”全自动生产线,平均30分钟生产一台机器人,生动展示了产业赋能的实际效果。

区域优势潜力巨大,粤港澳协同效应显著。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助力互补发展,香港在基础算法研发、澳门在特色学科方面各展所长,广东则提供应用场景和量产能力。与香港科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院校协作,已在脑机接口、多模态信息处理等领域取得成果,未来将解决技术瓶颈问题。更重要的是,广东在新兴产业如新能源、低空经济、量子科技等领域也取得突破,新能源产业成为第九个万亿级集群,无人机全球市场份额领先,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

关键技术短板与协同不足成瓶颈

尽管成效显著,调研也发现了广东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其中,首要挑战便是关键技术基础支撑不足成为首要挑战。开源生态建设自主性不够,智算算力规划前瞻性不足,导致珠三角地区算力紧缺而粤东西北利用率低。高质量数据短缺问题突出,企业反映公共数据开放程度有限,传统行业面临数据获取和流通难题。

其次,场景应用赋能有待深化,模型覆盖有限且价值挖掘浅层化。模型研发集中于部分产业,技术应用单一,人工智能政务场景碎片化、同质化严重。机器人高端应用不足,千行百业赋能渗透率低,“管行业管应用”责任未压实。

调研还发现,具身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化面临多重障碍。缺乏规模化多场景训练场,多任务场景训练和复杂环境数据采集能力存在短板。重点产品如一体化电驱关节、末端执行系统不够成熟,距离规模化落地仍有差距。规模效应难以释放,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能力虽强,但价格成本高导致企业采购困难,制约产业爆发式增长。

另外,产业协同发展深度不足,区域不平衡问题凸显。链主企业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机器人零部件企业同质化竞争激烈。粤东西北地区受人才、资金影响,难以承接产业辐射。跨区域壁垒推高企业成本,区域间标准协同机制未健全,阻碍产业要素高效流动。

人才和资金支持亟待加强。人才存在结构性矛盾,领军人才及跨学科高端人才占比不高,机器人运维、数据标注等新兴岗位人才短缺。耐心资本供给不足,导致融资难、融资贵现象普遍。

法治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国家层面目前没有针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出台综合性法律、行政法规,我省层面也尚未开展综合性的专门立法。

建议一:强化政府职能助力产业跑出“加速度”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调研组提出多项建议,其中就包括强化政府职能,推动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调研组建议,广东抓紧关键技术攻关,强化竞争优势。加强芯片等核心技术攻坚,开展关键零部件精准补链,分类制定关键零部件招商图谱,精准引育一批高精尖企业。推动自主化开发生态建设,加快构建AI智能体开源社区。同时,抓牢核心要素保障,筑牢基础底座。有序推动公共数据开放,提升企业开放数据意愿,构建行业高质量数据集。

针对场景应用方面的问题,调研组建议抓实场景应用深化,赋能产业升级。发布场景开放清单和应用落地操作指引。强化应用场景供需精准对接,主动加强应用场景开放力度,开发行业大模型和基于特定场景能满足中小企业需求的小模型。

调研组还建议,广东强化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出台培育链主企业工作方案。加强人才引育,大力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计划,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建议二:针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立法

立法方面,调研组建议,广东制定促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等相关专项立法计划。建议制定省市协同推进的促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立法计划,构建“1+N+X”法治保障体系,即:1,推动制定一部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并将机器人产业纳入该条例进行综合考量;N,针对数据要素保障、深化场景应用、强化行业赋能、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等方面,构建包含N项专项法规的矩阵;X,鼓励各地立足自身产业特色与实际需求开展立法探索,指导和支持地市结合区域产业开展X项特色立法。

同时,建议监督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领域相关制度政策落地和完善。一方面,持续提升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落地效能。另一方面,持续强化政策供给力度。推动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标准体系,尽快制定人工智能统计分类地方标准,加强统计调查和监测分析。

统筹:李陵玻

执行统筹:陈杰生 邹琳 吴璇

采写:南都记者 朱唯信 张婷 吴璇

摄影:朱唯信

视频:郑鸿杰

设计:严丽萍

出品:南都政务新闻部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