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6月6日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正式在广州举行成立后,广东再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注入新动力。7月11日,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应用场景创新大会在广州举行。本次大会以“数智赋能·场景驱动——商·融”为主题,汇聚了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各界精英,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场景创新实践。会上,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创新中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正式揭牌,标志着大湾区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人工智能未来趋势与产业融合
在主题演讲环节,欧洲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联席会长陈俊龙分享了《大小模型融合技术与机器人产业的探讨》,为与会者带来了前沿的技术理念和深刻的行业见解。陈俊龙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大模型技术的出现,为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大小模型的融合应用。大模型以其强大的生成能力和广泛的应用场景,正在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大模型的高效应用离不开小模型的协同支持。通过将大模型与小模型相结合,可以实现更高效的任务处理和更精准的应用场景匹配。”陈俊龙提到:“大模型可以作为理解层,而小模型则可以作为感知层和执行层,这种组合将极大地提升人工智能的应用效率和灵活性。”
关于人工智能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前景,陈俊龙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未来机器人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将从工业制造逐步拓展到家庭服务、医疗康复、教育等多个领域。“人形机器人的成本正在逐步降低,未来其应用将更加广泛。有机构预计,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的成本将低于人类平均薪酬,这将极大地推动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而在大健康领域,陈俊龙表示“通过大模型与小模型的结合,可以实现对医疗数据的深度分析和智能诊断。例如,在社区医院中,利用大模型的生成能力和小模型的感知能力,可以实现对患者的心理健康评估、睡眠监测和疾病诊断。这种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大健康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创新中心引领产业生态建设
推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离不开应用场景的创新和产业生态的协同建设。
会上,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创新中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正式揭牌成立。该中心依托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设立的专业化平台,旨在推动场景资源开放和新产品、新技术应用,打通技术研发、场景验证与产业落地的全链条。
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崟在介绍中提到,中心的核心职责在于系统性推动重点行业应用场景开放,促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新技术、新产品落地验证与示范应用。他指出:“中心将通过整合产业链信息、技术成果、解决方案、应用场景、行业需求、产业政策等多方面资源,为行业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助力企业把握发展机遇。”
张崟介绍,中心将精准挖掘应用场景创新需求、重点培育新技术与新产品、促进应用场景的供需精准对接、推动应用场景的示范与推广以及构建开放协同的应用场景创新生态。“中心将通过发布关键技术攻关指南、组织推介、优先试点、成果评价等方式,重点培育一批具有颠覆性新技术和标志性新产品,加速其成熟与迭代。”
大会的圆桌论坛环节围绕“场景创新与供需对接”展开。而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应用情况及需求计划路演中,广新集团广新创新研究院投资总监向亚超介绍了广新集团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欧阳永中发布了“助学、助教、助研、助管:AI全方位全过程赋能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广州源康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万耀华则发布了广州医疗健康人工智能赋能中心的场景建设需求。
本次大会的举办,不仅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打造了高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也为推动行业应用场景创新与供需对接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创新中心将持续搭建供需平台,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文、图|记者 孙晶
相关文章
2025-07-129阅读
2025-07-129阅读
2025-07-129阅读
2025-07-129阅读
2025-07-129阅读
2025-07-129阅读
2025-07-129阅读
2025-07-129阅读
2025-07-129阅读
2025-07-129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