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如何赋能传媒业?权威测评报告来啦

资讯 » 新科技 2025-07-11

时隔一年,新京报AI研究院再度联合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发布中国AI大模型测评报告。

7月10日,在2025贝壳财经年会“建设‘开源’之都:智AI未来,生态共澎湃”主题论坛上,中国经济传媒协会驻会副会长、经济参考报原总编辑杜跃进发布第二期《中国AI大模型测评报告——大模型赋能传媒行业使用与满足研究》(下称:报告)。


中国经济传媒协会驻会副会长、经济参考报原总编辑杜跃进解读报告。

报告显示,与去年相比,在媒体工作中使用过大模型的受访者比例提升22.9个百分点至96.27%。此外,约半数受访者经常使用,约八成受访者高度认同大模型提升了媒体工作效率。不过,遇到大模型错误或偏见的受访者比例同样升高,约96%的受访者在一周内至少有一天遇到错误或偏见的情况,增加了约7个百分点。


因幻觉问题产生虚假新闻成为受访者最担忧的问题。相比之下,担忧数据隐私问题的受访者比例明显上升9.17个百分点,达到约95.6%。这也意味着,在大模型应用时代,媒体从业者应提高把关能力,对大模型相关报道保持审慎态度。

使用大模型受访者比例提升22.9个百分点

报告显示,与2024年相比,在媒体工作中使用过大模型的受访者比例增加22.9个百分点至96.27%。在去年和今年调查中,都是26岁至35岁的受访者最爱用大模型,今年这类受访者比例达到97.37%。

报告认为,大模型技术的传媒行业应用速度符合创新扩散理论,目前在S型曲线中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而26岁至35岁且使用过大模型的受访者,可视为“创新者”或“早期采用者”,在这类从业者影响下,大模型传媒行业应用有望进入加速扩散阶段。


大模型技术已高频率融入日常媒体工作。据报告数据,约半数受访者经常使用,低频率使用(即:很少使用、完全不使用)的受访者仅占7.74%。


今年初,DeepSeek带动大模型“破圈”,为大模型传媒行业应用提供更多可能。在今年调查中,约八成受访者高度认同大模型提升了媒体工作效率。其中,56.13%的受访者从大模型中获得了适量帮助,人数占比最高;25.16%的受访者认为大模型非常有帮助。这两类受访者比例与去年调查时相比,都上升了10个百分点左右。


报告将大模型参与媒体工作拆解为“搜索近期热点帮助寻找选题”“确定选题后,提供、梳理相关资料”等10个功能。

而受访者仅对利用多模态能力制作多媒体素材(如视频、图片等)这一功能的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说明在满足媒体工作需要方面,大模型的多模态能力还需努力。


相比去年,受访者对大模型上述10项功能的满意倾向都有所提升,说明从媒体工作应用情况来看,模型能力在不断进化。其中,对于大模型的稿件审校功能,即优化初步成型的报道文本(如润色文字、修正错别字等),受访者满意度为96.03%,与去年相比增加15.9个百分点。

DeepSeek带动大模型进化到“深度思考”模式,对于该能力在媒体工作上的表现,受访者满意度中等偏上。对于大模型解答专业领域知识的能力,受访者基本满意,认为其“完全无法回答”的人数占比已不足1%。



报告不仅考查大模型赋能媒体工作的效果,也从媒体监督层面考查使用大模型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生成媒体工作所需内容时,大模型仍然会“说”假话,但频率不算高。根据调查,今年遇到大模型错误或偏见的受访者占比有所升高,一周内至少有一天遭遇大模型错误或偏见的受访者比例增加约7个百分点至96%。


受访者最担忧因幻觉问题产生虚假新闻问题

报告将使用大模型可能出现的问题总结为五个维度,即数据隐私、技术过度使用可能导致低质内容泛滥、因幻觉问题产生虚假新闻、可能涉及价值观以及伦理道德问题、可能导致失业。


在这次调查中,因幻觉问题产生虚假新闻成为受访者最担忧的问题。这与新闻真实性息息相关,也符合媒体从业者“人设”。同时侧面反映出,一旦有质量问题的大模型生成内容流向了公众,容易引发媒体公信力危机。

另外,与去年相比,担忧数据隐私问题的受访者比例明显上升,增加 9.17个百分点,在五大维度中增幅最高。训练数据侵权、深度伪造诈骗等事件频繁进入媒体议程设置范围,导致公众对这类技术风险认识提高的同时,也可能反向加剧公众对技术失控的焦虑。

为应对当下和未来AI赋能新闻生产的种种新现象,报告认为需要从生产观念、职业身份、职业合法性和人机互动层面进行反思与应对。

对主流媒体而言,对大模型采取“拿来主义”并不可行,通过价值观对齐、行业知识增强等措施,建设安全可控的媒体大模型是媒体融合新的技术落地方向,能够驱动基于智能体的人机协同

的“策采编审发评馈管”全流程智能升级,加速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新范式的普及化,促进智媒应用生态的持续繁荣发展。

未来,随着大模型技术持续迭代,传媒行业还需在效率与责任间找到更精准的平衡。建立AI内容审核机制、强化从业者媒介素养培训,将成为行业必修课。唯有坚守真实性底线,让技术服

务于优质内容生产,才能在智能化时代筑牢媒体公信力,赢得公众长久信赖。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韦英姿

编辑 陈莉

制图 师春雷

校对 柳宝庆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