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谈生意不用喝酒而是按规则办事,茅台暴跌才刚刚开始

资讯 » 新零售 2025-07-13

2025年618购物节期间,53度飞天茅台价格跌破1800元大关,较2021年高点暴跌40%,创下2017年以来新低。这一标志性事件被市场解读为消费降级、库存危机或电商冲击的结果,但其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商业文明变革,中国商业社交规则正在经历一场从“酒桌文化”到“契约文化”的范式转移。

当商业关系不再依赖酒精润滑,当合同比人情更可靠,曾经作为“社交硬通货”的茅台,其金融属性与品牌溢价必然面临系统性重估。

事实上,茅台过去二十年的崛起,与中国特殊的商业文化密不可分。在传统商业体系中,酒桌不仅是交易的场所,更是权力与关系的试炼场,能否在推杯换盏间“喝出感情”,往往直接决定项目成败。这种独特的“酱香型商业文明”具有几个鲜明特征:

一是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环境下,一场酣畅淋漓的酒局被视为建立信任的捷径。某地产老板曾直言:“合同可以违约,但酒桌上答应的事必须办到。”茅台因其高价稀缺性,成为彰显诚意与实力的最佳道具。

二是酒桌座次、敬酒顺序、喝多喝少,无一不是权力关系的具象化,2012年前,政务消费占茅台销量的30%,其核心逻辑正是通过饮酒仪式巩固层级认同。

三是当法律制度不完善时,酒精成为突破规则的特殊手段。某金融机构高管透露:“以前贷款审批会上不去的项目,喝两场茅台就可能特事特办。”

然而,这套运行数十年的潜规则正在被三股力量瓦解,首先,2025年中央重申“八项规定”,多地升级禁酒令,公务活动全面禁酒。政务消费占比已从30%降至不足1%,茅台失去最大买方市场。其次,Z世代管理者崛起,他们更倾向用数据而非酒精说服客户。再者,随着中国企业出海加速,西方商业文化中的契约精神反向输入,“一切按规则”将会成为基本的商业伦理。

这种转变的直接结果,是茅台从“社交货币”回归“消费品”本质,当商业信任不再需要酒精背书,茅台的高溢价自然失去根基。

茅台暴跌的深远意义,在于它标志着中国商业文明的一次基因进化。在法治完善的环境下,合同条款比酒桌承诺更可靠,律师函比劝酒词更有效。中国企业出海时已深刻体会到这点,某光伏企业驻德负责人表示:“在德国谈生意,带茅台不如带审计报告。”

当商业成功不再依赖人情网络,创新与专业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创业者看中的是市场规则,而非酒精社交的传统路径。

茅台的困境,本质是传统商业伦理与现代市场经济的碰撞,当“按规则办事”取代“在酒桌上搞定”,当“数据驱动"”战胜“感情投资”,这场变革影响的远不止一瓶酒的价格。

不需要为关系透支健康,不需要为潜规则扭曲本心,当中国企业真正拥抱一分“孤独”,或许才能在全球市场赢得更持久的尊重。茅台价格或许还会反弹,但只有按规则办事真正成为这会的普遍认知并遵守,那个靠酒精维系商业的时代,才不会再度回来。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