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家A股公司站台,开普勒机器人为何暂不拿风投机构的钱?

资讯 » 科技探索 2025-07-14

从融资的角度看,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称“开普勒”)显得不太寻常:绝大多数具身智能创业公司都在疯狂引入财务投资机构,但开普勒今年新增的投资方却没有一家风险资本,除了几家上海本地国资,其余是“清一色”的A股上市公司。

7月9日,开普勒宣布完成A+轮融资,新引入涛涛车业(301345.SZ)和福然德(605050.SH)两家上市企业。此前在6月下旬和4月下旬分别完成的A轮和Pre-A轮中,兆丰股份(300695.SZ)、汉威科技(300007.SZ)、乔锋智能(301603.SZ)、伟创电气(688698.SH)、柯力传感(603662.SH)等五家企业悉数入局。

这七家上市公司无一例外地均为汽车及机器人产业链上的玩家。业内通常认为,汽车产业链一定程度上可以复用到人形机器人领域。

“融资实际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融钱,另外一部分实则融能力和融资源。”7月11日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开普勒CFO(首席财务官)、生态负责人谭峥嵘回应质疑称,“今年人形机器人赛道太过火热,融资几亿对于头部企业都不难,我们也有很多财务投资人主动接洽。”

他说,今年以来,公司的首要目标是搭建产业链资源,补足人形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短板,而没有主动接洽财务投资机构,因为财务投资者难以带来产业赋能。在0到1的Demo原型机打磨阶段,“所缺的能力远远不是钱能解决的,而是这些上市公司的能力,以及它们的行业资源能给我的”。

如何产业协同?

将这七家上市公司拆分来看,有六家偏向产业链上游的零部件制造和材料供应,另有一家面向下游的渠道经销。

开普勒与上市公司股东方的合作方向。

Pre-A轮引入的两家股东中,伟创电气布局了伺服系统、空心杯电机、无框电机等产品线,开普勒想借此提升机器人关节运动控制精度与响应速度;作为专门的传感器公司,柯力传感将机器人传感器作为四大主营业务板块之一。

A轮投资方名单中,兆丰股份近年来积极布局智能驾驶关键零部件与人形机器人相关技术,在轴承等精密传动部件领域经验丰富,可为人形机器人提供高精度传动部件,确保机器人运动的精准性和稳定性;汉威科技在具身智能传感器方向拥有完整技术体系与成熟产业基础;乔锋智能研发的数控机床,可应用于人形机器人部分零部件的加工制造,保障核心部件的加工精度。

新近完成的A+轮中,福然德是一家与诸多车企合作的金属板材供应商,具备汽车材料轻量化方面的产能优势,正在拓展机器人材料轻量化;涛涛车业除了生产智能电动车等产品,还在北美建立起制造工厂、仓储基地,并拥有较为齐全的渠道营销网络。开普勒将借助涛涛车业的销售渠道、运营经验、北美本土制造等优势,在美国建立人形机器人独立品牌并在北美市场进行首发。

此外,开普勒还与其中两家上市公司股东筹建了合资企业。据“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布”公众号的消息,6月11日,伟创电气与锂电池精密结构件和汽车结构件研发制造企业科达利(002850.SZ)、汽车热管理系统研发企业银轮股份(002126.SZ)、开普勒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四方拟共同投资设立苏州依智灵巧驱动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合资公司定位于机器人灵巧手供应商,整合资源推进灵巧手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

6月23日,福然德宣布与开普勒合资设立上海德普智擎机器人有限公司。开普勒将正在实施的汽车产业机器人项目平移至合资公司实施。

在谭峥嵘看来,相较财务投资机构,产业资本更有耐心,能真正起到赋能和降本的作用。

硬件先行够“性感”吗?

机器人智能化带来无尽想象空间,具身智能也因此被称为一条“性感”的赛道。但不同创业公司短期内的侧重点存在出入,如智元机器人声称做AI与硬件的全栈布局;也有银河通用等公司更聚焦于具身智能模型研发,热衷于展示机器人泛化操作能力;而宇树科技、众擎等偏向硬件自研,这也与公司创始人靠机器人硬件起家的背景有关。

开普勒自我定位于“硬件先行”路线。谭峥嵘将“硬件不是门槛”的声音视为错误认知,“在行业的早期,一个稳定可靠且低成本的硬件就是门槛”。市面上一些工业级和消费级零部件,在尺寸、体积、耐用性等方面并不能无缝衔接到人形机器人身上。“我们跟很多上市公司交流下来,认为需要为人形单独开发零部件”。

谭峥嵘对此认为,一种应对办法是被动地等硬件产业链成熟,再直接采购使用,但这意味着当下交付给客户的产品,在使用寿命、性能等标准维度上达不到工业场景所需。另一种策略是拉上业内头部上市公司,一起研发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等核心部件。研发之后,接着将零部件用于开普勒的机器人本体加以验证和迭代。

性能不匹配之外,零部件价格也在制约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部署。谭峥嵘说,通过与产业链头部上市公司深度绑定,开普勒获得更具成本优势的采购条件,从而形成机器人整机的价格优势。

公开信息显示,开普勒于2024年10月发布的双足人形机器人“先行者K2”,量采基础版售价为3万美元(约22万元人民币)。据谭峥嵘介绍,工业场景是一个对成本特别敏感的应用领域,而一些厂商的机器人可能售价在50万到70万元一台,加上机器人现有的工作节拍效率落后于人类员工,这使得工厂购置人形机器人来替代人工变得更不划算。

开普勒“先行者K2”机器人在上汽通用实训视频截图。

侧重硬件,并不意味着开普勒忽视机器人“大小脑”,但谭峥嵘称,当下要真正让具身智能模型快速满足商业化使用标准,极具挑战。更重要的是,人形机器人到工厂从事搬运、上下料等简单工作场景,没有特别复杂的决策过程,“对软件或‘大脑’的要求可能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高,反倒对硬件的要求很高”。

在硬件与智能化的关系处理上,比亚迪是开普勒的参照对象。谭峥嵘解释说,新能源汽车赛道上跑在最前列的比亚迪,早期的重心并不在智驾,而是汽车的稳定可靠性和价格等。

简单的工业场景能否大规模放量?

尽管人形机器人大多数情况下仍只能作为科研教具,但宇树科技的春晚表演带动了小尺寸人形机器人商演市场的兴起。众擎、松延动力、智元等公司相继抓住这波人形机器人的情绪价值生意。

谭峥嵘把科研教育和表演场景视为“容易摘的低垂果实”,而开普勒的目标是选择一些真正有价值、容易放量的商业化场景去做出成绩。“今天谈(具身智能机器人)商业化,要去看到底是什么样的商业化,是不是真正有价值,在解决刚需问题”。

工业场景是开普勒摸索的方向。早在2023年,业内乐观地预估,人形机器人将率先进入汽车制造、3C等工业场景。两年过去,人形机器人在工厂依然没能摆脱“实习生”身份。一位接触过开普勒的投资人向南都记者表示,一开始产业界对工业场景很积极,短短一年时间内就发现道路难以行进。他坦言,人形机器人短期内落地工厂的难度很大。

“长坡厚雪”是谭峥嵘对工业场景前景的描述,这一词汇如今被具身智能行业用来指代赛道或场景拥有高利润、高回报的潜力,但增长周期较为漫长。搬运、上下料这些重复性高的任务,被开普勒、优必选、智元等多家机器人公司作为工业场景的切入点。7月9日,智元在富临精工绵阳工厂所做的直播演示,即为轮式底盘双臂机器人搬运800余个周转箱的任务。智元的机器人可以做到40秒搬一个箱子,而人工完成同等任务大概是30秒。

东风柳汽战略和商品规划部部长王文勇此前向南都记者表示,搬运、上下料的工作相对初级,对效率和精度的要求没那么高,而整车的装配、调试等生产环节的复杂度高,对机器人技能的考验更大。谭峥嵘还提到,机器人去这类场景干活,工厂也无需对场地、流程等做改造,降低了成本。

开普勒为此研发了双足人形和“轮式底盘+双足”人形两种机器人款式,后者的底盘可以拆卸。业内较为主流的声音认为,工厂一般地形平坦,轮式机器人的稳定性、移动速度等优于双足形态。开普勒也将轮式机器人作为进工厂上岗的过渡形态。不过,据谭峥嵘介绍,在实训阶段,开普勒会把这两种形态的机器人都部署至一些世界500强企业客户的厂房。

但落地到工厂的简单重复场景,投入产出比(ROI)算得过来吗?谭峥嵘认为,这考验价格层面的硬件成本,以及性能层面的负载和续航能力。

公开信息显示,开普勒“先行者K2”机器人的单手负载能力15公斤,单指配置了25个力触点柔性传感器。公司声称这款机器人充电1小时,可保证工作时8小时不间断续航。谭峥嵘说,8小时续航意味着一台机器人能够实现“两班倒”甚至更长时间作业。如果按人工效率的0.75倍计算,一台机器人“两班倒”相当于1.5个人的工作量。再拿22万元的对外售价除以1.5,即可得出引入一台人形机器人,大致等同为15万元的人工成本。而长三角地区,一名工人的年综合成本大致在8~10万元,以此计算,购置人形机器人的回本周期差不多在两年内。

谭峥嵘预估,开普勒今年出货量在百台级别,真正规模化放量会在明年,目标为千台级别。“从我们目前潜在的客户和潜在的量来看,已经有这种可能性了”。

开普勒已在广东佛山市开工建设一座组装工厂,据谭峥嵘透露,该工厂的年产能约500台。天眼查也显示,开普勒已于今年6月中旬注册成立佛山分公司。在谭峥嵘看来,机器人公司只有具备生产制造能力,才能对质量进行管控。如果委托其他厂商代工,由于没有规模化放量,“生产制造的合作伙伴不会真正全身心去投入的”。

产品能否顺利做出?商业化能否兑现?谭峥嵘说,这是公司目前最大的焦虑,但对融资并未过于焦虑。“我们没有那么拮据,实则还是跟着公司的发展节奏去匹配(所需融资)的”。

“拿了几个亿,但交付不出产品,又能怎样呢?”谭峥嵘表示,一味地冲高融资和估值,可能会在未来面临巨大的对赌回购和业绩压力,导致动作变形。开普勒的思路是先做好产品,待行业身位出来之后,再大规模地融资。“只要最终能跑出来,钱是聪明的,钱都会回来的”。

采写:南都记者 杨柳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