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官网更新显示,此前担任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的张玉金,已任董事长、党组书记。
据公开资料,张玉金是工学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他曾任中国航发“两机”重大专项工程副总指挥,中国航发商发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等职,于2024年4月任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2025年2月,张玉金出任中国航发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作为中国航发“两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专项工程的原副总指挥,张玉金深度参与了国家航空发动机领域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对该领域的技术路线、产业链布局和瓶颈问题有着系统性把握。此后,他在中国航发商用发动机公司(中国航发商发)担任董事长、党委书记期间,直接领导了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工作,尤其是推动长江系列发动机的研发取得阶段性突破,为C919等国产大飞机实现“中国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前,张玉金在“十五五”规划研讨会上特别强调,要“建立开放协同的产业链”,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一思路正引导航发产业形成更加系统化的技术发展路径:以军用技术为根基,向民用航空、燃气轮机和维修服务领域延伸;以材料创新为突破口,向设计优化、制造升级和检测维护全流程拓展。例如,中国航发哈轴推动航空轴承从“制造”向“智造”变革,强化了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中国航发长江则专注于密封技术攻关,打造专业化“专精特新”优势。
截至2024年底,全集团已有91个车间达到优秀级数字化标准,基本建立了基于流程和角色的生产管理模式,实现了车间业务流、数据流和物流的全面打通。这一转型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职能管理模式——过去工艺设计、计划管理、生产管理等部门相对独立,工艺变更、计划调整需要多部门关联审批,管理层级多、信息传递慢、协调难度大。数字化转型后,形成了流程驱动的精益生产模式,将计划任务和工艺要求直接分解至工位,消除了生产流程中的“断点”和“模糊”空间。
在航空发动机全生命周期中,每台发动机通常需要接受2—4次深度大修,维修成本占比高达全生命周期成本的50%。随着国产发动机批量列装,维修需求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中国航发正积极构建自主维修保障体系。这不仅是技术能力的延伸,而且是商业模式从“卖产品”向“卖服务”的战略转型。
依托C919客机千架订单的市场基础,长江系列发动机产业化进程正在加速。张玉金在中国航发商发的领导经验,使其对商用发动机的适航认证、量产交付和客户服务体系建设有着深刻理解。这一领域将成为中国航发从军工集团向军民融合型高科技企业转型的关键。
在2025年5月的“十五五”规划研讨会上,张玉金特别强调要“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中国航发正在推进AES100、AEP50/60E、AEP100系列、AEP500等涡轴、涡桨发动机研发。这些产品将成为低空交通、通用航空的核心动力。同时,燃气轮机业务受益于全球基建复苏与AI算力需求激增,在发电、电网调峰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张玉金提出的“优化体系布局,强化开放协同”理念,正引导航发产业构建更加多元的生态系统。面对未来转型发展新机遇与重塑发展新挑战,中国航发将持续优化体系布局,完善大协同发展格局,建立开放协同的产业链,深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增强发展动能。
张玉金在“十五五”规划研讨会上强调,要“建立开放协同的产业链”。这标志着,中国航发从相对封闭的研发生产体系向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转变。一方面,集团内部强化了研产协同——如航发动力大修中心形成的“建用一体、数智赋能”模式,通过联合团队打破部门壁垒;另一方面,外部供应链体系更加开放,锻件供应链(中航重机、航宇科技等)、铸件供应商(图南股份、应流股份等)、材料供应商(西部超导、钢研高纳等)形成了多层次协同网络。
相关文章
2025-07-159阅读
2025-07-159阅读
2025-07-159阅读
2025-07-159阅读
2025-07-159阅读
2025-07-159阅读
2025-07-159阅读
2025-07-159阅读
2025-07-149阅读
2025-07-149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