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曹露婷 通讯员 顾秋萍 王昀杭 胡正宇 鲁青
身体的“零件”罢工了怎么办?别着急,现在已经有了智能康复机器人!头戴VR眼镜,身穿铠甲,你以为穿越进机器人世界了?不,这并非科幻电影里才有的情节,而是当下数字康复软件正在做的事儿!
走进浙大二院康复科,一款拥有AI大脑的康复 “专家”映入眼帘:它不仅长了一双“火眼金睛”,可以通过医学量表、手机平板这些设备,再加上灵敏的高导传感器,把患者的身体数据摸得门儿清。不管是胳膊抬多高、稳不稳,还是记东西牢不牢、说话顺不顺,都能被它一一捕捉,然后建立一套专属的 “康复档案”,就像给康复之路画了张精准的地图。
医院供图
更厉害的是,这个康复 “专家”还会变身 “智能教练”,根据这些数据以及医生专业建议私人订制个性化训练处方。比如运动功能训练时,根据康复处方及患者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游戏。如果爱好运动可以戴上VR眼镜,真实体验打壁球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手臂的稳定性及爆发力,都安排得明明白白;认知训练就像玩闯关游戏,记忆力、说话能力、计算能力这些都能在游戏中得到锻炼。但是这位教练非常严格还特较真,训练效果怎么样,一板一眼,全程盯得紧紧的,任何不达标都被严格记录下来。更神奇的是,它还会 “学习”,越用越懂你,开出的康复 “药方” 也越来越准。
而上肢康复机器人更像一个胳膊的“加油站”。如果把咱们的胳膊比作一辆暂时抛锚的车,那上肢康复机器人就是位拥有超能力的 “修车师傅”。它基于神经可塑性理论和运动再学习原理,给胳膊穿上了“机械铠甲”,利用末端牵引装置,给关节活动度训练和任务导向性练习提供支持。
医院供图
身上的传感器就像无数双眼睛,实时盯着胳膊的运动轨迹和用了多大劲儿。这个系统还有聪明的自适应算法,能像弹簧一样灵活调整辅助力度,一会儿帮着用点力,一会儿又给点阻力,在安全的前提下,逼着你主动动起来。也就是说,它能帮助卒中患者在黄金恢复期里一起进行高强度的重复训练。值得一提的是,它还很懂生活,能模拟拿东西、吃饭这些日常动作,帮着神经功能重新 “搭好桥”。
有研究证明,在卒中康复中,上肢康复机器人能显著提高上肢 Fugl-Meyer 评分,对亚急性期中重度患者效果好;在脊髓损伤康复中,若加上功能性电刺激,它还能让手的抓握功能变强。每周练3次,坚持8周,患者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至于下肢步行机器人,可以看做是给腿脚装了个 “智能导航”,融合了生物力学、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和康复医学,是个高端的智能设备。它的穿戴式多重支撑系统能帮着分担重力,像个贴心的助手,扶着你模拟自然走路,让你反复、规律又安全地练习走路。它还特别 “贴心”,会根据你的大腿和小腿长度,把步幅设计得刚刚好;根据你生病的阶段,定制步频、速度和走路模式,让人走得既真实又合心意。
医院供图
很多研究都发现,脑卒中后偏瘫,脊髓损伤后截瘫或不完全瘫痪的人,还有帕金森病、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等运动障碍患者,都能从它这里得到帮助,重新找回走路的感觉。
相关文章
2025-07-1511阅读
2025-07-1511阅读
2025-07-1511阅读
2025-07-1511阅读
2025-07-1511阅读
2025-07-1511阅读
2025-07-1511阅读
2025-07-1511阅读
2025-07-1511阅读
2025-07-151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