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张帆
编者按: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起步之年。人民网浙江频道、义乌市委宣传部联合推出“义乌·一字之变”融媒体策划,通过一个汉字的变化,小切口展现义乌在市场、改革、产业、消费、民生等方面的大变化。
暑期里,来义乌的人真不少。
义乌火车站出站口,旅客排起长队,不少人虽拖着行李箱,脚步却格外轻快。
“因为这趟就是‘空包而来,满载而归’的‘进货式旅游’。”放暑假的大学生林筱然目的明确,一下车就直奔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
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市场汇集26个大类、210万种商品,堪称“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如今,凭借独特的商贸优势,义乌在“进货式旅游”上风头正劲。
林筱然早就列好了购物清单:先去一区给侄子买益智玩具,给自己挑点首饰;再去三区看看学习用品和化妆品……
一踏入商贸城一区,林筱然便不由得瞪大了眼:通道里人来人往,人们忙着挑选、问价;摊位上的商品多得看不过来,毛绒玩具、充气玩具、电动玩具应有尽有;耳边尽是讨价还价声、计算器的按键声……
“网上都说这里大,真来了感觉更震撼。”林筱然原计划在一区逛一小时,结果走了不到一百个摊位,就觉得挑花了眼。
人来人往的义乌国际商贸城。义乌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来到力天玩具的店铺里,一盒积木拼接花吸引了林筱然。“一眼就看中了!拼好放书桌上当摆件正合适。”她说。
店老板陈美君过去只做批发。这几年,来商贸城的游客越来越多,政府也鼓励发展旅游购物,她就在一区租了个新铺面,专门做零售。“为了方便游客,我们特意在显眼位置贴上了‘可零售’的标签。”陈美君介绍,随着“进货式旅游”火热,零售生意越来越好,现在能占到公司总销售额的十分之一。
“进货式旅游”不仅改变了店铺的经营方式,还催生了“走播”主播、专业“陪逛”等新行当。游客的行李箱和博主的镜头,共同描绘着义乌“好买又好逛”的旅游新体验。
林筱然逛得兴致勃勃。在一个毛绒公仔店,她特意在打卡区拍照留念;在一家DIY首饰铺,她动手做了条独一无二的手链。对她来说,每个区都像藏着新宝藏。
不知不觉快下午5点,国际商贸城要关门了,林筱然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来时空空的行李箱塞得满满当当,“进货”目标顺利达成。“东西太多,箱子装不下了,幸好有的店能帮忙寄快递。”她感慨,在义乌“进货”不只是简单的购物,还是一个有趣的旅游过程。
白天的热闹属于商贸城,夜里的烟火气则在夜市升腾。
三挺路夜市。宾王社区供图
三挺路夜市无疑是最热闹的。傍晚六点,随着太阳缓缓落山,夜市的商贩们加快了出摊的步子。只见他们麻利地支起摊位,铁盘往灶上一搁,“滋啦”一声,热气裹着香气就飘了出来。
这场景,是伊朗人老默“一天中最盼着的时刻”。他熟练地在人群中穿梭,用地道的中文和摊主打招呼:“老李,今天的蓝莓奶昔多加点冰啊!”在义乌生活了19年的老默,逛商贸城是工作,逛夜市、商场、乡村才是享受生活。
“义乌好好逛”是老默的切身体会,也是许多外商的新发现。靠着便利的“240小时过境免签”和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政策,义乌正吸引越来越多国际游客,成了“中国游”的重要一站。今年1至5月,义乌接待境外商旅近25万人次,同比增长18.62%。
“刚来时我自己到处逛,成了朋友眼里的‘义乌通’。现在,我常给他们当‘导游’。”老默说。最近,他就为伊拉克朋友福阿德一家规划了行程。
几天的旅行中,老默带着福阿德一家来到赤岸镇的乡村。“义乌的农村,有山有水,空气特别好。”老默觉得,义乌的魅力不仅藏在商铺柜台中,也藏在绿水青山和乡村的悠闲生活里。
佛堂老街。义乌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接着,他们又去了佛堂老街。短短500米的老街上,藏着20多项非遗,还有咖啡馆、书吧等新店。在这里,福阿德一家沉浸式地感受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晚上,老默带他们到义乌异国风情街品尝各国美食。“‘吃遍义乌’可是旅行必备环节!”老默说。因为众多外商在此定居,他们把地道的家乡味也带到了义乌。在这条街上,走几步就能尝到不同国家的风味。
如今,义乌以其独特的商业文化和丰富的文旅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目光。过去一年,义乌围绕“品世界美食、买世界商品、交世界朋友”,突出“购物+美食”“购物+文旅”“购物+体验”特色,推动“进货式”“创客式”旅游,“义乌好好逛”的名声越来越响。今年前五个月,义乌接待游客超过1558万人次,同比增长13.5%。
到义乌消费,已从简单的购物迈向了“购趣”。
系列报道:
义乌·一字之变①市场升级:从“集市”到“极市”
相关文章
2025-07-169阅读
2025-07-169阅读
2025-07-169阅读
2025-07-169阅读
2025-07-169阅读
2025-07-169阅读
2025-07-159阅读
2025-07-159阅读
2025-07-159阅读
2025-07-159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