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元购”还不够?一场没有赢家的“大战”!

资讯 » 新科技 2025-07-16

消费互联网赛道,自从共享单车大战熄火后,大概有快十年,没有像这几天这么热闹了吧。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新一轮“周末外卖大战”如约上演。

美团、淘宝闪购再次掀起“0元购”风暴。不过,这竟然还不是最低价。最新的一个热搜话题是,外卖大战已经进阶到“负元购”了……


平台大战,究竟为了啥

近日有媒体报道,消费者在某外卖平台,领取到了一张“满18.8减22.8”的优惠券。妥妥的“负元购”。

也有外卖员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类似的订单,面单显示,价值20元的外卖,用户实付金额为“-1.5元”。这或许只是平台炒作的一个噱头,但也足以看出,这一波的外卖大战到底有多疯狂。

外卖平台狂撒补贴,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新玩家入局、鲶鱼效应启动。为争夺市场“蛋糕”,新玩家打出补贴牌,迅速吸引消费者注册使用。原有的外卖巨头“撒钱”跟进,试图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和黏性。

据报道,补贴战效果立竿见影。上个周末,美团单日高峰订单突破1亿单,饿了么突破8000万单,京东外卖仅上线4个月就有近200个餐饮品牌销量突破百万单,淘宝闪购日订单量突破百万的城市数量在过去一周足足翻了一倍。

短期看,一张张小小的补贴券,激起市场层层涟漪,是城市消费活力的体现。但,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


补贴大战,谁在“躺枪”

补贴大战,消费者看似拿到了实实在在的优惠,薅到了不少羊毛,但不少消费者直言,“补贴一停,感情归零”。更让消费者担心的是,疯狂补贴、压低利润,这种竞争最终会以牺牲服务质量、牺牲消费者利益为代价。

如果说,这些还是担忧的话,实实在在的负面影响已经呈现出来。

有媒体报道,大战之下,头部商户单量翻倍,而中小商家却被迫暂时关店避损。上周末,参与平台“0元喝奶茶”的某品牌店员称,免单的这部分金额,商家也要承担一部分,因此很多时候做一单还要赔2至3元。营业额看似增长,扣除商家的补贴和成本后,实际利润微薄。

商家们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平台补贴活动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商家难以根据补贴政策制定长期稳定的经营策略。一旦补贴结束,订单量可能会大幅下降,这对商家的经营稳定性造成了很大影响。

外卖骑手作为外卖配送环节的关键角色,在这场大战中,此前却少有人关注,直到一则“骑手一晚挣1000”的话题冲上热搜。

但,这个纪录无疑是通过高强度劳动实现的。

一位骑手驿站负责人告诉记者,订单量确实涨了50%左右,但绝大多数小哥的收入远未到翻倍的程度。平台这轮补贴更多是面向消费者,骑手端没有直接补贴,骑手只能靠“跑单堆量”来增加收入。


餐饮协会呼吁“停战”

7月15日,贵州遵义红花岗区餐饮行业商会发文,呼吁外卖平台停止“内卷式”补贴和不正当竞争,对象指向美团和淘宝闪购。

倡议书直言,近期发起的“0元购”、“满18减18”等极端补贴行为,为争夺外卖市场份额挑动低于成本价的恶性价格战,已造成市场经营秩序混乱、行业生态严重失衡,导致本区大量餐饮企业经营陷入“不参与则无流量,参与则破价亏损”的恶性循环,更让大量依赖堂食的实体店遭遇严重冲击、苦不堪言。

不难看出,由平台发起的这场补贴大战并没有给商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这种补贴大战,绝非真正的商业竞争,而是平台巨头运用资本杠杆和市场势力,对整个餐饮产业链进行“吸血—排他—垄断”的系统性重塑。其创造的虚假繁荣,是以牺牲实体商业健康、市场活力和长期经济韧性为沉重代价的。

同时,这场大战也折射出某些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困境。企业若沉迷于资本驱动的规模扩张,而非技术驱动的价值创造,所谓的商业模式创新往往沦为零和博弈。当所有玩家都在同一赛道上“内卷”,最终可能导致整个行业的价值空心化。

真正的实惠,不是来自于短暂的补贴,而是来自于健康发展的市场。真正的商业进步,从来不是靠补贴制造虚假繁荣。当补贴大战的硝烟散去,能不能留下一些经过竞争淬炼出的更好服务?这,或许才是消费者更加期待的。

编辑: 秦扬轲

责编: 赵歆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