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城山镇大观园之旅
舒 华
来到距青城山大约20里地的青城山镇大观园,选择入住的是一家农家小屋。
农家小屋坐落在巷尾拐角处,三层楼的小洋房,看起来很别致。小洋房的正厅,继承了我国古典建筑的风格——天井结构,所不同的是,古典的天井具有集水、纳阳、通风、采光、消防等多种建筑功能,但是老板家的这天井,顶上是用透明塑料板封着,古典天井的集水,通风,消防没有了,只剩下了采光的功效。确实,从老板的封顶材料看,那是动了一番脑筋的,结果,确实把采光的功效发挥到了极致,整个正厅看起来敞亮,通透感十足。
我们是自驾的,姐姐开的她那辆褐色专驾。一到老板家门口,老板娘腰间系着围裙,笑容满面地迎出来,一边嘘寒问暖,一边帮着卸行李,热情得像接待亲戚朋友似的。老板娘提着行李,招呼着去我们住的房间。跟着老板娘上了二楼,老板娘说住二楼好,不高不低,空气流通畅然,光线也好。二楼的光线的确比一楼的那几个客房好很多,刚才上楼时,我稍微瞟了一眼一楼的几个房间,光线不那么亮,甚至还有点暗。
来之前,姐姐商量,我们两个大人一个小孩,住一个双人标间就可以了,不必多花钱要个三人套间。在这方面的打算,我确实是白痴,当然全听姐姐安排,姐姐说啥我都是赞许的。姐姐说她和她的孙女一个铺,我一个人一个铺,双人标间足够了。
推开房门,三十多平方米的标间尽收眼底。双铺,洁白的床单,两把椅子,电视机下一个两米多长,四十公分宽的台面上,整齐地摆放着空调、电视机遥控板的收纳盒,一个不锈钢烧水壶,两只玻璃口杯,一个餐巾纸盒,还有专门的洗漱卫生间。房间不大,布置简单,却有条理,又整洁,我和姐姐都很满意。只是,我还是有些担心姐姐和她五岁的孙女睡一个铺,是不是有太挤,加上小孩子好动,爱跳,万一不小心滚下床摔伤。姐姐说没事,说小孙女睡觉很乖,不会滚下床脚。老板这阵也上楼来,问我们还有别的什么需求,尽管提。见我在为姐姐小孙女会不会滚落床脚的事担忧,老板不假思索地说:“干脆把中间的茶几拉开,把两张床并在一起。”
两张床并在一起,我们两个大人睡两边,小孩子睡中间,再怎么跳就不怕摔下床脚了。
“这个办法好!”姐姐边说边把床头柜拉走,老板和我联手把两个床铺并拢。老板两口子的热情,好客,不完全以赚钱为目的的服务,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们和他们之间的距离。
一切安顿就绪,老板娘热情地招呼我们午餐。干煸兔丁,青椒肥锅肉,炒苋菜,凉拌豆角,黄瓜鸡蛋汤,两荤,两素,一汤,多少自取,不必拘谨。此时的我,突然觉得,这家民宿,还真有点家的感觉。
青城山镇大观园,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宽阔的人行道,有的,全是小街小巷。小街小巷纵横交错,仿如迷宫。这样的布局,对像我一样的路盲,如果不是全凭导航,估计出了门拐不了几个弯,就找不到回去的路了。小巷深远,每个小巷格局迥异,有的灰墙圆门,有的白墙方门,无论什么门,门前左右,都是花团锦簇。这季节,豆角、南瓜爬满院墙,正是硕果累累的旺季。青城山镇大观园,毫不夸张地说,满街满巷,真的全被飘香的瓜果蔬菜包围着。漫步在这一步一景的青城山镇大观园,让人确有似梦非梦、亦真亦幻、摇摇欲醉的满足感。
青城山镇大观园,不仅是花园式小镇,水系也很发达,沟渠沿着小巷小街流淌,在拐弯处一折,交错于清澈透明的十字溪口,那潺潺的流水在此相互碰撞,低吟,高亢,交织在一起,恍若一首永不停歇的小夜曲。
青城山镇大观园,冬暖夏凉,负氧离子爆棚。尽管当下正是盛夏,可青城山镇大观园,气温比同纬度的其他地方低了很多。不要说同纬度的其他地方了,就是和同一纬度的不远的成都比,气温也要低二至三度。就凭这些,青城山镇大观园,来旅游的,来避暑的,络绎不绝。这里不但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成都人,尤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成都老年人,乃至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也纷至沓来,难怪晚饭后去小巷小街散步,听到的,好多人都是操着不同口音。他们口音不一,相同的怡然自得的幸福表情,并无二致。瞧那对老夫妻牵着手,踏着碎步,满脸红光,满足感,幸福感,简直没法用语言来形容。也有三五成群的小老头、小老太太,他们边走边聊,龙门阵摆得仿佛吃了蜜枣,甜得不成样子。也有单独一个人走在街头巷尾的老头、老太太,他们悠闲地把两手背在背腰,怡然自得地且走且看,那小巷小街的地摊上的各种蔬菜水果,都不能逃脱他们满足又挑剔的眼睛,至于小巷小街两旁摆着的各式各色汽车,在他们习以为常的眼底滑过,或许是在大都市见得太多,不必在意了吧。刚刚下过阵雨的泥土芳香,夹杂着偶尔的美食店飘散出来那令人嘴馋心馋的川西坝子的佳肴美味,把来青城山镇大观园旅游的,避暑的老年人,熏得那个惨哦,恨只恨自己年事已高,不然非得大饱口福一顿不可的。
天色将晚,青城山镇大观园,灯火星点,仿如银河铺地,天上宫阙搬到了人间。
来青城山镇大观园几天时间,都是在时雨时晴中度过。
“问道青城山”,这是心中谋划了好久又好难得出门一趟,却被天公不作美,被雨困住,只得待在三十多平方米的房间里刷手机。这几天的手机新闻,确实令人惊心动魄,大部分都是成都遭遇百年难遇大雨暴雨积水成灾的消息和视频。你看成都,把偌大一个省会城市,被大雨暴雨糟蹋得淋得落汤鸡似的,多处街道积水成渊,商场出入口变成水帘洞,高架桥瞬间成了“红旗渠”。成都,一夜之间,妥妥地变成了水上威尼斯。成都人也是的,都不知怎么说他才好,一夜之间,有的竟然变成了威尼斯的商人,开着水上摩托送外卖,有的开着水上汽车往返于上班下班路上,更有划着小皮艇往来戏水的另类,那踩着滑滑板充当显眼包的,那坐在水上打麻将的,哪个不疯狂。嗨,成都,成都人,硬是把一场水灾,玩成了世纪水上乐园。
雨一时难得停住,“问道青城山”基本成了泡影,不得不准备打道回府。老板娘看我们要走,有些不舍起来,可又不好意思挽留。我去跟老板娘道别,见在厨房里正在打包的老板娘,便客气地上前招呼。老板娘腰间系着围裙,抬头微笑着:“我们这里也没啥好东西,给你和那个姐姐一人一包我自己做的甜大蒜、甜洋姜。”我睁大了眼睛,惊讶得不知说什么才好。我们只是住宿顾客,老板娘把我们当成了亲人,临走时,还送我们她精心制作的比“特产”还“特产”的土特产。一下子,我的眼睛有些热胀,为了不尴尬,努力地克制自己,千万别让眼泪掉了下来。
闻着喷香的金黄的甜大蒜,嗅着黑黝黝的甜洋姜香气,一股暖流溢满全身,这就是好客的青城山镇大观园人!
接过老板娘递过来的礼物,我脱口而出:“这洋姜,让我想起了我外婆的味道!”
早些年,我外婆做的甜洋姜,酸中带甜,清脆柔绵,和老板娘做的一模一样的口味,真的是味道好极了!
老板娘甜美地笑开了:“是吗!”
“是的,是的!谢谢你,大姐,你太客气了!”这时,我不叫她老板娘了,叫了她一声大姐。大姐激动不已,我也激动不已,欣然跟大姐合影留念。
从青城山镇大观园回来,记忆不时打开闸门,那街那巷,那情那景,那温馨,那温暖,不时包围着我,美满着我,也不时地深邃着遥远了的记忆。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舒 华(笔名:襾谷绿叶。四川省散文学会、四川省诗词学会、四川省散曲学会、成都市金牛区作家协会会员,青年文学家成都发展中心理事,《众创诗社》主编。在省内外刊物及网络平台发表文章多篇,出版诗集《绿叶丝语》)
相关文章
2025-07-1615阅读
2025-07-1615阅读
2025-07-1615阅读
2025-07-1615阅读
2025-07-1615阅读
2025-07-1615阅读
2025-07-1615阅读
2025-07-1615阅读
2025-07-1615阅读
2025-07-161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