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352万正畸病例,专业医生仅6000名:你的牙齿,谁来救?

资讯 » 新金融 2025-07-16



一个成年人,一口牙总重量只有40克左右,看起来微不足道。

但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十分关注牙齿。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就曾写诗给朋友刘师服说,我羡慕你的牙齿坚固、洁白,吃大肉、嚼硬饼,就像刀一样截断食物(羡君齿牙牢且洁,大肉硬饼如刀截)。

如果牙齿出了问题,甚至不美观,那更是不得了。考古学家就在古埃及木乃伊的牙齿上发现金属片、羊肠线,用于固定牙齿的位置。

这恐怕是,最古老的牙齿矫正记录之一了。



对牙齿健康的关注至少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期

这个传统,一直流传到今天。

2020年2月,那时还在世的伊丽莎白二世走访一家牙科医院,就透露自己少年时就戴过牙套,而且还鼓励现场正在治疗的小朋友“虽然过程有点痛苦,但我觉得最后还是值得的。”



在英国王室,威廉、哈里、爱德华、Zara等都做过牙齿矫正。据说,凯特王妃在大婚前,也专门去做了牙齿矫正。

牙齿矫正,有个更正式的说法:正畸。

在今天,正畸早已经不是王室特供,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很多家长趁着暑假,给孩子正畸,解决牙齿问题。有媒体报道,济南不少口腔医院,接诊量就增加了两三成。

不过,很多人对正畸这个事情,尤其是背后的风险却了解得不多。

今天,就来聊一聊。



先讲个故事。

熟悉历史的朋友可能知道,路易十六的王后叫玛丽·安托瓦内特。

玛丽是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蕾莎的小女儿。特蕾莎希望把玛丽嫁到法国王室,通过政治联姻,结束和法国的敌对关系,一致对付普鲁士、英国。

法国王室的代表们看到玛丽时吓了一大跳:玛丽牙齿歪斜不齐,丑陋不堪,完全难当未来法国王后的大任。

所以,奥地利方面不得不请来牙医,给玛丽戴上牙套,让她拥有了一口整齐的牙齿和完美的微笑,才符合法国王室的要求。



玛丽·安托瓦内特

不是法国王室代表们挑剔,而是,人们很早就发现,牙齿虽小,但对人的外貌却有很大的影响。

各种牙弓或牙齿错开,不能对合,以及颌骨颅面的畸形,在医学上有个名词:错颌畸形。

世界卫生组织把错颌畸形、龋病、牙周病列为口腔三大疾病。

进入近现代社会以来,西方尤其是美国率先开始重视正畸。

早在2019年,美国正畸治疗的数量就达到了452.18万例。

调查还发现,在美国,越是收入高的家庭,越重视正畸治疗。



这些年来,随着我们国家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特别是口腔健康知识普及,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正畸。

统计数据,2018年中国正畸案例数是226万例。到2024年,已经达到352万例。

五六年里,增长了超过50%!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根据国家医保局信息,国内青少年占正畸患者比例高达70%。越来越多父母关心孩子能否拥有一口好牙,不希望在自家孩子的成长中留下遗憾。

但是,我们面临一个特殊的情况:国内复杂畸形占比更高。

对错颌畸形进行诊断、干预、矫正,就叫“正畸”。在实际操作中,就是在口腔内部或外部戴用矫治器(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牙套”),对牙齿、牙槽骨及颌骨施加适当的“生物力”,让牙齿移动到最佳位置。

在具体过程中,也分为好几种。



到这里,大家可能也发现了,正畸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最近几年,在媒体上,时不时曝光正畸失败的悲剧。

就在今年5月,华商网报道,西安一女子选择正畸,谁知先后被不同医生拔掉8颗牙,牙虽看上去整齐了,可脸却“垮”了,不仅腮部下陷、下颌关节紊乱,晚上还得戴保持器才能让牙齿不移动……

整个人都患上了严重抑郁症。

还有媒体报道福建福清一女子在一家口腔诊所做正畸,经过两年多治疗后,牙齿不但没治好,张嘴、吃东西都成了问题,一鉴定竟然是十级伤残。



对于患者,要根据错颌程度,以及正畸时间、美观度、依从性、经济性等不同需求,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关于正畸,首先有一个认知误区:牙医就行。

对于看牙科医生,大部分人可能不太陌生,甚至在街头巷尾都能看到拔牙、镶牙的游医。

当年,作家余华就曾经在镇卫生院当过牙医。

数据显示,到2024年底,我国在工商经营状态的口腔医疗机构总数为13.5万家。

大部分人认为,正畸就是看牙医,找个牙医就能搞定。但这种认识太简单、片面了,也是不对的。

正畸是牙科下的一个专科。

所以,正畸不是随便找个牙医就能搞定的事情。

中日友好医院的牙科主任医师徐宝华开设了全国唯一的“二次矫正门诊”。

他就曾在媒体上公开指出,最常出现的正畸失误或失败原因,是“不具备正畸临床专业技能的全科医生在开展正畸”,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私营连锁诊所,还存在于公立综合医院,比如一名山西患者,是在当地三甲医院矫正后失败的。

“用了隐形牙套,做了四五年都不行。”

所以,在北大口腔医学院、国家口腔医学中心的一篇科普文章里,把“找口腔全科医生就能治”作为正畸的头号误区。



这就带来第二个问题:正畸医生太少了,完全可以用“稀缺”来形容。

在现实中,一名正畸医生需要经过5(本科口腔学)+3(正畸方向硕士),整整8年,才可成为青年医生进入医院,接着,还要高年资医生带教培养,最终,才能够成为成熟的正畸医生。

根据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数据,截至2021年11月,在全国,专委会认证的正畸医生数量只有区区6041人。

这相当于每10万人有不足0.7名正畸医生。

而2024年,我国的正畸案例数已经达到352万例,显然不可能由这6000来名“正规军”来做。

一个正畸治疗过程往往要花两三年,而且,期间,还要多次复诊,医生就更加重要。

一旦治疗失误,患者可能面临牙龈萎缩、牙槽骨消失等不可逆转的身体伤害。

如何选择合格的正畸医生的决策因素也非常多。

有没有正规的口腔医学和正畸学教育背景,有没有通过美国正畸医师协会(AAO)、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委会(COS)等专业组织认证;实践中,有多少成功的正畸案例数;其他,比如行业影响力(行业组织里承担职务)、学术研究(承担课题、论文发表)等等。



美团通过将正畸医生信息线上化、服务标准化,为行业和用户提供了一种新解法。

恰逢暑假,又有一批学生将走进口腔机构正畸,为了解决在哪儿能找到合适的正畸医生这一问题。

美团将联合国内权威和区域内来自正畸专业委员会会员的知名正畸医生,开展正畸医生“闭眼挑”活动,让用户随时随地找到真实、优质、有保障的正畸好医生,促进选店、选品决策效率提升。

这一活动,将通过以下动作直接解决痛点:

1.真实的好医生。打通卫健委数据库,采集医生资质、职称、从业经历等信息,邀请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委会(COS)委员+省级口腔正畸专委会主委/副主委,以及省级三甲医院正畸科骨干或地市级专科医院科室主任入驻。


2.真切的服务评价。展示医生诊疗后效果/服务感受等评价内容,而且,会联合上游设备及耗材商、临床病例库建设,推动矫正、修复等复杂项目的案例信息线上化,展示医生临床水平。


3.真正的标准化。定义分档医疗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推动名医开通互联网问诊等,可以在线问诊。

美团调研发现,超65%的患者习惯在诊前花1分钟左右时间,在互联网平台对比选择医疗机构和医生。

让患者随时随地,“闭眼挑”到真实、优质、有保障的正畸好医生,美团走出了很好一步。



现在的用户,在健康消费习惯上已从单一渠道演变成全渠道模式,需求类型也呈现出多元细分特征。在美团上百万条医疗用户评价中,专业和服务是高频关键词,其中,提及“医生水平”的评价占比,同比上年增长了21个百分点。

美团正是观察到了这一点,不仅整合了到家、到店医药及健康消费业务,更打通商品零售与服务零售,从线上到线下构建了“检医药院养”一站式健康产品与服务闭环。

除了在供给端提升效率外,用户需求端打造更便捷、专业的健康服务体验也是创造增量的关键。

履约保障方面,美团行业独创口腔领域,对种植牙全过程风险兜底的保险服务“放心种”和覆盖主流医美设备及产品的智能验真服务“放心美”,以“服务+保险”的履约保障模式解决消费痛点、提升消费体验。

更加专业可靠的消费医疗线上服务场景,帮助更多消费者高效安心地进行消费决策。

美团大力进行正畸医生生态建设的初衷,也正是如此。

根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正畸案例数目可能达到950万例。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正畸,这个专业,目前又有些混乱的市场,需要好医生,也需要信息平权。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