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济生物冲击港股IPO:核心在研产品赛道拥挤,曾被判专利侵权三生国健

资讯 » 新科技 2025-07-16

麦济生物曾就IL-4Rα相关专利与科创板上市公司三生国健有过一起诉讼纠纷。

7月16日讯(记者 屠俊)据港交所7月14日披露,湖南麦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B(以下简称麦济生物)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冲击港股IPO,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

其《招股书》显示,自2016年成立以来,麦济生物已自主研发并建立一条由八款创新候选产品组成的管线,其中,最核心且进展最快的产品为MG-K10,已经进入临床三期,该产品为一款长效抗IL-4Rα抗体。后续管线还涉及有TSLP抗体、MASP-2抗体、IL-33抗体、IL-1RA抗体等,不过,除了MG-K10,该公司最快的产品MG-014,只处于临床二期阶段。

显然,要实现自身造血盈利首先看MG-K10的商业化情况。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麦济生物曾就IL-4Rα相关专利与科创板上市公司三生国健有过一起诉讼纠纷。

曾被判侵权,公司创始人和多位高管曾经任职三生国健

天眼查信息,麦济生物曾涉及一项诉讼纠纷,案件名称为 《三生国健药业(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麦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党某等相关专利申请权权属纠纷》,2018年立案,2020年民事判决。

天眼查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在(2018)沪73民初1041号的判决中认定,名称为抗人白细胞介素-4受体α单克隆抗体、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发明专利申请权归原告三生国健药业(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所有。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民事判决书中显示,被告麦济公司申请了一项名称为抗人白细胞介素-4受体a单克隆抗体、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发明专利,申请日期为2017年2月10日,申请人为被告麦济公司,发明人为张成海、党尉、朱玲巧。

可以认定,涉案专利申请技术与原告的IL-4R项目均属抗体领域,旨在解决的技术问题相同,所涉及的制备方法类似,甚至部分实验数据也基本相同,故应认定涉案专利技术与张成海、党尉、朱玲巧、郭某某在原告处的本职工作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判决书中表示。

据判决书,被告麦济公司提供的受让自郭某某的序列与测序公司发送给郭某某的原始序列存在差异,且该序列系针对EGFR抗体的序列,也即郭某某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任职期间所研究的EGFR鼠源单抗,并无证据显示该抗体与涉案IL-4R单克隆抗体具有关联。此外,麦济公司并未提供涉案专利申请技术研发的任何实验数据。故被告麦济公司主张涉案专利申请技术系在受让序列基础上的人源化改造、氨基酸序列转换的意见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判决书中指出。

原被告关系方面,张成海曾系原告公司基础科研部负责人,郭锦林、朱玲巧系其下属。该部门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科学、抗体工程、药学研究等,其中抗体工程包括单克隆抗体新分子的发现与鉴定。被告麦济公司成立于2016年9月29日,张成海系股东之一和法定代表人,朱玲巧担任董事。公司网站中介绍其领导团队包括有张成海、党尉、郭某某等。

招股书中显示,2018年,麦济生物完成了MG-K10的分子验证,并开始其流程开发。也就是说,彼时,上述知识产权案件还未结案。不过,麦济生物并未在MG-K10产品的核心专利中列入上述侵权的专利。

处于亏损阶段,核心产品面临激烈竞争

财务方面,目前麦济生物尚未有产品获批商业销售,获得的收入主要来自向第三方提供研发服务。2023年、2024年及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麦济生物分别亏损2.53亿元、1.78亿元、0.27亿元,研究及开发开支分别为1.66亿元、1.50亿元、0.24亿元。

从管线进展情况来看,MG-K10无疑是麦济生物进展最快的后备产品,该产品的商业化情况也直接影响着该公司是否能够形成正向造血。

不过,整体赛道来看,国内IL-4Rα赛道已呈群雄逐鹿之势。其中,赛诺菲/再生元的度普利尤单抗是国内首个获批的IL-4Rα单抗,2020年上市并纳入医保。

而国产药企康诺亚的司普奇拜单抗去年9月首次获批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成为国内首个、全球范围第二个获批上市的 IL-4Rα 抗体药物。去年12月,康诺亚司普奇拜单抗第二个适应症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今年7月8日,先声药业引进自康乃德的乐德奇拜单抗注射液的上市申请获得NMPA受理,为康诺亚之后第2款国产IL-4R抗体。

此外,荃信生物的QX005N、智翔金泰的GR1802、三生国健的SSGJ-611、康方生物的曼多奇单抗、恒瑞的SHR-1819等多家药企的产品均已进入III期临床,预计2026-2027年将迎来密集上市。

随着更多国产IL-4R单抗陆续进入收官阶段,没有商业化经验的麦济生物于今年1月,与康哲药业集团签订一项合作协议,授予他们MG-K10的独家商业化权利。不过,根据今年4月康哲药业发布的年报显示,该公司受集采影响,2024年营业额下降6.8%,若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则下降9.0%。

康哲药业在年报中表示,随着多款创新产品获批并陆续释放商业潜力,以及国家带量采购的影响充分释放,我们逐步克服‘新旧康哲’转换带来的阵痛,站在筑底企稳、正待突破的转折时刻。

MG-K10未来的商业化情况还有待观察。

2016年至2025年,麦济生物完成了多轮融资和股权转让。2025年7月,麦济生物最新完成一轮融资,募集资金约2.6亿元,此轮投后估值为26.4亿元。

招股书显示,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张成海有权通过其直接持有的4029179股股份(占公司约29.24%的投票权)及麦康克(张成海为其执行事务合伙人及唯一普通合伙人)持有的1847110股股份(占公司约13.41%的投票权),于公司行使约42.65%的投票权。张成海及麦康克将被视为一组控股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高管薪酬方面,张成海从2023年到2024年的年薪猛涨超过3倍。上市申请书显示,2023年其薪酬总额为546.9万元,2024年则为1808万元。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