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先导创业投资基金首关仪式暨硬科技生态合作发布会”于上海举行,中科创星先导创业投资基金以26.17亿元完成首次关账。
“先导”基金 70%资金投向早期硬科技
在首关仪式上,中科创星作为先导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与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基金、浦东创投、上海未来产业基金、上海科创基金、宁波开投、台州科创、西科控股等19家LP进行了现场签约。
据介绍,中科创星先导创业投资基金注册于上海浦东,基金存续期8年,重点投向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物质、能量、信息、生命、空间产业领域的硬科技项目。基金70%的资金将投资于早期硬科技项目,服务“从0到1”阶段的原始创新;30%的资金将投资于成长类项目,助推技术“从1到10”的熟化应用。
签约合作各方将围绕高质量孵化器“超前孵化”和“深度孵化”的战略定位,开展紧密合作,推动资本与技术深度融合,共建硬科技创新生态合作网络。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黄红表示,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中科创星(上海)在浦东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不断探索“超前孵化”“深度孵化”新范式,成功投资孵化了多家企业和项目,展现出“核爆级”的发展潜力。她说,“上海市科委将持续赋能中科创星等高质量孵化器的建设,根据孵化器不同的专业领域、优势特点、目标任务等,‘一体一策’给予全方位的支持。”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李浩表示,中科创星完成新基金的首关,以及近期完成全国民营股权投资机构首笔科创债的发行,深刻感受到市场对硬科技长期主义的坚定信心。他说:“真诚地向所有支持我们的LP致以最诚挚的感谢,这份信任不仅是资金的注入,更是对硬科技未来十年甚至更长周期的战略共识。我们将继续坚持陪伴科学家创业,将优秀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也相信技术突破带来的知识价值,终将转化为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重跃迁。”
关于“先导”一词的特殊意义,李浩表示:“先导”原是个科技领域的专业名词,多在中国科学院内部使用,主要是指战略性科技和基础与交叉前沿技术。随着科技成果转化走向“中水区”和“深水区”,把“先导”这个词延伸应用至金融领域,是希望我们能躬身入局、主动引领从0-1的开创性技术的投资,与中科创星这期基金的定位紧密契合。
投资人工智能在物理学上的所有应用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在活动上以《耐心资本助推人工智能革命——构建硬科技投资新生态》为题进行演讲,他说:“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将全面重塑信息、能源、材料、生命和空间这五大关键领域的发展格局。”
他介绍说:“中科创星先导创业投资基金将重点投向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物质、能量、信息、生命、空间产业领域中,兼具知识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硬科技项目。”他表示,AI作为使能技术,会像蒸汽机和集成电路一样,推动整个人类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我们将协同多方资源共建硬科技创业生态,助推以人工智能、光子技术、量子计算等为代表的硬科技突破,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在中国发生。”
李浩针对先导创业基金的投资策略进一步解释到:“中科创星的投资策略并没有发生过变化,我们依然坚定地投资引领科技革命的关键核心技术。围绕AI,首先就是算力层面的创新,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光子技术和量子技术等。同时,算力的高需求又引发了能源领域的重大需求:比如可控核聚变、核裂变,进而又可以延展到超导材料等新材料领域。在生命领域重点关注创新药、合成生物学等,空间领域重点关注航空航天等。物质、能量、信息、生命、空间,这是物理学的五大基础要素。我们的投资策略可以进一步解释为人工智能在物理学上的所有应用。”
中科创星自2013年公司成立起开始布局光子技术,2014年开始投资光电芯片和半导体,2016年开始投资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2018年开始投资量子计算,2022年开始投资可控核聚变。目前,中科创星已布局530多家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企业。
据了解,目前中科创星已形成以算力为显著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布局,投资孵化出包括智谱AI、智元机器人、驭势科技、中科闻歌、开源中国、紫东太初、清程极智等在内的一系列人工智能标杆企业,覆盖大模型、机器人、AI Infra等多个关键核心环节。
LP更加成熟,科创债的作用已经显现
谈及本次募资的过程,李浩表示:“本次募资过程中,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LP群体的整体成熟度越来越高。对于目前内外部市场环境有非常清楚的认知,且有着非常市场化的投资判断,对于这个阶段去布局核心技术的投资回报,也有着更乐观的预期。”
一个月之前的6月16日,中科创星率先发行第一期规模4亿元、期限为“5+5 年”、票面利率 2.10% 的科创债,全场认购倍数达 3.58 倍。作为首批成功发债的GP,李浩也表示了科创债对于这次募资的积极影响“能发行科创债,也代表着对GP投资方向的战略认同,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增信’。也有助于带动更多的资金出资,并增强交易信心。从这个角度看,成功发行科创债的意义和作用也是很大的。”
高质量孵化器,聚焦超前孵化和深度孵化
2023年底,中科创星成立上海高质量孵化器,以“超前孵化+深度孵化”的创新理念,聚焦原始创新硬科技成果应用落地和前沿未来技术培育,获批成为上海首批高质量孵化器。
具体来看,高质量孵化器把注意力从技术成熟度4-6级的“死亡之谷”环节,前移至1-3的环节,一方面主动探索“超前孵化”,从原理和论文阶段介入,支持科学家开展原理设计与概念验证;另一方面择优“深度孵化”,参与团队组建、产品研发和商业运营,实现从PI(学科带头人)-IDEA-IP-IPO的全过程孵化,致力于推动世界顶尖科技成果率先在上海实现产业化。
目前,中科创星上海高质量孵化器建设已取得积极成效。原集微、华科冷芯等7个项目进入到“超前孵化”或“深度孵化”阶段。
市场用真金白银进一步站队了中科创星一以贯之的“硬核”逻辑:不追风口,而是死磕AI在物质、能量、信息、生命、空间这五大物理学基本要素上的突破。中科创星和背后那些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耐心的LP们,正在用实际行动支持中国的原始创新。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郭虹妘,编辑|陶天宇)
相关文章
2025-07-170阅读
2025-07-170阅读
2025-07-170阅读
2025-07-160阅读
2025-07-160阅读
2025-07-160阅读
2025-07-160阅读
2025-07-160阅读
2025-07-160阅读
2025-07-16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