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形机器人关键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多位湖北省政协委员建言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资讯 » 科技探索 2025-07-16

极目新闻记者 涂梦蝶

通讯员 郑轩

实习生 刘畅然 赵明远 郭元婷

近日,政协第十三届湖北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召开,围绕“加快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主题开展协商议政。多位省政协委员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为湖北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当前,人形机器人技术已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湖北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湖北省委会副主委、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陈蓉,九三学社湖北省委会委员、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维刚介绍道。然而,目前湖北省人形机器人产业仍处于发展培育期,面临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不完善、人才支撑不够、政策覆盖面小等问题,尚未触及商业化临界点。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湖北省正多措并举加快打造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陈蓉和李维刚建议,整合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创院等科研资源,打造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围绕解决产业链关键环节卡脖子技术难题,聚焦人形机器人大脑、小脑、感知、躯干、四肢等关键领域,开展颠覆性、前沿性、关键性技术创新。以汽车生产、电子制造等企业为牵引,建立人形机器人生态链,完善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的供应链,保障产业链安全。建立“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机制,促进无人智能装备在智能制造、智慧服务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优先采购“湖北造”人形机器人,实现服务场景规模化落地。

此外,湖北省还将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51020”现代产业集群建设,通过全链条智能渗透、全要素智能融合及新技术智能突破,加速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能级跃迁和未来产业布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江城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杨道虹建议,完善数据共享与流通机制,建立统一平台推动跨部门、跨行业数据整合,打通“数据孤岛”,支持企业、科研机构参与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以数据流通赋能产业链协同创新。强化技术集成应用,以“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为梯度路径,分阶段实施模块化升级,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建设柔性生产线,分级、分阶段完成智能化改造。依托“光谷”“车谷”“网谷”产业优势,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技术底座的省级技术预测平台,动态监测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等前沿领域技术关联图谱,精准识别重点攻关方向。

(极目新闻)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