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计算机有多快?14亿人连续算120年 =“神威”算1分钟

资讯 » 新科技 2025-07-18

你的电脑有多快?点开一个网页只需一秒,渲染一张图片几秒出图,AI写稿也只需眨眼之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早已习惯了使用普通计算机时的“快速体验”。但即便如此,我们对计算机速度的想象仍然停留在“轻量级计算”层面,如响应速度、单任务处理效率等。而超级计算机则告诉我们,真正的“快”,是一种超越人类经验的存在。

这听起来像是夸张,但这就是今天的现实。神威·太湖之光这台中国自主研发的超级计算机,曾以每秒93千万亿次的浮点运算能力(93PFLOPS)登顶全球最快。

所以,超级计算机是什么?神威·太湖之光究竟有多快?这么强大的算力如何做到的,又能用来做什么?笔记本用久了会发烫,超级计算机会吗?在本系列文章中,我们将一一解答。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

(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

什么是“超级计算机”?

超级计算机是指拥有极高计算速度和强大并行处理能力的计算系统,专门用于处理科学研究、气候模拟、药物研发、天体物理等需要大量计算的数据密集型任务。它通常由成千上万的处理器组成,运行速度远超普通计算机,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传统计算机需要数年才能完成的复杂计算。超级计算机早已不是遥不可及的实验室工具,而是服务于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超级大脑”。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是世界首台峰值运算能力超过每秒10亿亿次、拥有千万核的超级计算机,它由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安装在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它广泛服务于天气与气候模拟、大气非线性云分辨率模拟、地震过程精确重现、航空航天、海洋科学、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药物筛选、工业仿真、地球系统数值模拟、油气勘探等19余个领域,支持100多家单位完成数百项大型科研任务。曾荣获包括2016年、2017年三项“戈登·贝尔”奖提名(大气、海洋、材料模拟),2017年获奖项目实现唐山大地震全流程高精度模拟;并在生物医药领域,例如寨卡病毒药物虚拟筛选项目,将计算时间从几年缩短至仅4天。该系统累计完成200多项百万核作业,日均任务数约7000次,利用率超过50%,为国家重大科技战略和产业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计算支撑。

神威·太湖之光到底有多快?

在衡量一台计算机速度时,科学家通常采用“浮点运算次数”(FLOPS)作为标准单位,它指的是每秒能够完成多少次小数点运算。例如,计算3.1415×2.718——这类小数的精确运算称为浮点运算。相比整数运算,浮点运算在科学计算中更为常见,比如模拟气候变化、分子结构、生物进化、天体轨道等都涉及大量小数计算。因此,浮点运算次数被广泛用于衡量超级计算机的性能。

那么,超级计算机到底能有多快?神威·太湖之光交出的答案是——Linpack实测性能为每秒93千万亿次浮点运算,即93PFLOPS(PetaFLOPS)。Linpack是超级计算机领域十分权威的性能基准测试工具,用于测量系统的浮点计算能力。并且,神威·太湖之光的理论峰值性能为125PFLOPS,凭借于此,它于2016年登顶全球超级计算机榜首,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台突破100PFLOPS理论峰值的超级计算机。



2016年登顶全球超级计算机榜首

(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

读到这里,可能还是有读者会疑惑:这个“PFLOPS”数值到底意味着多快的速度?我们不妨换一个更直观的类比——神威·太湖之光一分钟的计算能力相当全国14亿人,每人每秒计算1次,要连续算120年!

这不是一种夸张的比喻,而是真实的换算。它代表着“神威”不仅是快——而是超乎想象地快。

我国自主芯片:助力速度与节能并存

更令人骄傲的是,神威·太湖之光惊人的速度不是靠“堆叠显卡”实现的,而是采用了完全由我国自主设计的SW26010芯片。每颗芯片拥有260个计算核心,全系统合计超过1065万个核心,组成庞大的并行计算网络。与之相比,你的笔记本可能只有4-8个CPU核心,即便是高端的AI训练工作站,也往往不过数百核心。

此外,它在能效方面也堪称优异。神威的每瓦计算性能约为6GFLOPS/W(每瓦特60亿次浮点运算),意味着它在提供强大算力的同时,还能做到相对节能。要知道,普通家用电脑在跑满负载时,每瓦功耗转化的计算效率仅为其数十分之一。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超级计算机不只是“快”这么简单,而是在庞大规模下依然能稳定、高效地快。

在这个由数据驱动的时代,“算得快”早已不是奢侈品,而是科技创新的基础能力。神威·太湖之光所代表的,不仅是中国自主研发能力的一次飞跃,更代表着对未来科技格局的深远影响。我们或许感知不到它的速度,但正在享受它带来的成果。从“快”到“强”,从“强”到“能用”,神威让我们明白:科技实力,不在于一时炫目,而在于是否能用十年如一日的算力,支撑起人类文明向更高维度的跃迁。

在本文中,我们了解了超级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也领略了神威·太湖之光的惊人算力,还提到了我国自主研发的SW26010芯片。那么,这颗芯片有何特点?自研芯片对我们而言,有什么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下一篇文章,我们将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杨超(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