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2亿用户,张一鸣又出爆款

资讯 » 新科技 2025-07-18

作者:信瀚

正商参阅(ID:zhengshangcanyue)

2025年上半年,短剧彻底杀疯了

两年不到,一个短剧App轰然崛起:月活逼近2亿,即将超越优酷。

用户尚未疲劳、监管尚未落锤的窗口期里,张一鸣的操盘下的“红果短剧”平台已悄然登顶行业流量榜单,成为最快破亿的短剧App近日,据多家渠道测算,其月活已逼近2亿,单月播放量超70亿,爆款剧集上线一周吸金千万,日充值峰值逼近小型手游。

01

在短剧领域,红果短剧已从一骑绝尘走到了一家独大。

QuestMobile数据显示,红果短剧的月活跃用户数已达到1.992亿,仅比优酷的1.998亿少约55万,两者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意味着,红果短剧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用户规模已接近优酷十余年的积累。从2024年12月的1.58亿月活跃用户,到2025年5月的1.99亿,红果短剧的增长速度令人瞩目。

这场“弯道超车”背后,有三股力量在合力推动。

先说流量端,红果从一开始就没跑,它打入抖音生态,用推荐算法精准推送,把抖音里1.19亿重合用户直接拉进来看剧的阵地。你刷视频的时候,推荐里突然蹦出一集短剧,点进去笑两句,下一集就刷得停不下来,用算法挖掘用户潜在刷剧”

接着是变现逻辑,红果干掉了付费门槛,全剧免费观看,靠广告分账养创作者,结果2024年6月分账就冲破1亿元,到了9月破2亿元,11月直接破3亿元。这么一来,平台不愁内容供给,创作者不怕成本回不来,而观众无需买单,正中“想看又懒花钱”的市场红心。

此外,红果短剧还借助“果燃计划”发布精品短剧片单,涵盖各类创新题材,推动短剧从流量快消品向可持续文化消费品转型,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红果短剧的快速发展。

不同于传统影视动辄上千万制作投入、回本周期漫长,红果平台上的短剧往往10万元即可启动制作,周期短、可试错、快速上线验证效果,极大降低了内容投资门槛。

最后,它对优酷等平台构成了实打实的降维打击,不是说差几千万用户而已,而是“玩法不一样、成本不一样、增速不一样”。优酷还在靠会员费+版权买断,红果则是流量+广告+爆款内容的组合拳,把短剧当入口、当主菜、当盈利方式来做,打出一种“快节奏、可看、可变现”的完整内容逻辑。

这么看,红果的爆发就像把三条路打通了,抖音的流量入口,广告分账的变现路径,还有让用户真上瘾的内容阵列。

02

短剧不仅是年轻人的娱乐时间,更是资本聚焦的新战场。

这一点,从红果的爆发式增长中就能看得很清楚。它不是第一个做短剧的平台,但却是第一个把短剧做成“流量-广告-电商”闭环的选手,区别于传统内容平台靠会员和单片付费维系收入,红果用分账广告撑起了自己的商业模型。

一个月一部剧、每部十几分钟、用户刷剧连贯无停顿,看似轻巧随意的消费节奏背后,其实已经完成了算法主导的精准投放、品牌植入、付费转化的整套商业路径。从这点看,红果不是靠剧情打动人,而是靠机制把“能不能赚到钱”这个问题提前解决了。

这种由算法精确切割用户兴趣并不断递送内容的推荐逻辑,使得短剧天然拥有“快刷”习惯的土壤。不像长视频需要动脑判断是否值得花两个小时,短剧的进入门槛低、情节密度高、叙事节奏快,非常适配信息流里无目的的滑动行为。

平台只需将单条剧集包装为“内容+广告+转化”的复合单元,再靠系统动态调整流量倾斜,就能实现从曝光到变现的快速闭环。这种结构让广告主找到了性价比极高的内容投放渠道,也让资本看到了短剧产品具备“算法驱动增长”的确定性路径。

有投资人直接指出,在长视频增长乏力、直播电商成本飙升的当下,短剧提供了一种“轻量但高效”的投放场景,具备天然的用户拉新能力,也能承接品牌内容诉求。典型案例是,多个美妆、服饰类品牌开始通过定制剧情植入、人物设定产品绑定等方式,推动短剧直接转化为电商销量。

这类“剧情电商”路径还远未成熟,但已展现出强烈的可塑性,剧情既是广告,又不止于广告。

当然,这种增长也不是没有风险。短剧内容审核目前仍处于灰色地带,尤其是围绕感情、暴富、悬疑等题材的模糊表达,极易踩中红线。

与此同时,短剧赛道的进入门槛低,已经出现大量“模仿式制作”跟风行为,不少平台内容同质化严重,严重依赖买量维持流量,一旦算法调整或监管加强,极有可能出现用户流失和变现下滑。

但即便如此,从整体趋势来看,短剧的确定性增长机会已经成型。有数据预估2025年短剧市场规模将突破600亿元,到2027年有望迈入千亿级别。而红果作为目前市占率最高、分账效率最优的平台,已经在内容供应链、广告客户和用户黏性三方面建立起护城河。

对用户来说,它提供的是“十分钟沉浸式娱乐”;对资本而言,它释放的是“可预测的收益模型”。

这正是红果的价值所在。

03

在内容消费的演化周期里,张一鸣从未缺席。

短视频之后,字节跳动的重心正悄然向“短剧”倾斜,而红果短剧已然成为张一鸣手中的第二张“王炸牌”。它背后既有抖音系的全域流量,也有AI驱动的高效内容生产,还有可复制、可出海、可商业化的系统打法。

抖音在流量获取和用户留存上已近天花板,红果的诞生,正是用内容厚度填补消费时长的缺口,因此它本质上是对抖音体系的一次内容加码,这一点从红果上线初期就能看出,它几乎复刻了当年抖音崛起时的策略路径,先从流量扶持入手,再在“平台—创作者—广告主”三角结构中打通供需闭环。

只是这一次,张一鸣没有照搬爱奇艺、腾讯视频那一套“剧集先行+会员变现”的老路,而是用AI加速剧本生产效率,通过平台端预判流量偏好,提前为创作者配比资源、分发策略和广告预算,把短剧变成可批量生产、快速验证的流量产品。

这种反向驱动的“爆款机制”,本质上是一次对传统影视创作范式的颠覆,也解释了为什么红果在上线不久后就能推出多个播放量破亿的项目。

更重要的是,这种打法的“弹性”极强,可在低成本模型下快速复制,有效应对平台内容生命周期短、观众注意力转移快的结构性问题。而一旦某个IP表现出穿透能力,抖音广告体系、星图商业化产品甚至电商转化路径都可以无缝介入,实现从内容到消费的闭环变现。

这种协同效应并不局限于中国市场。事实上,红果背后所代表的短剧工厂模式”正在成为字节国际业务布局的跳板。TikTok已经在海外市场试水短剧内容分发,未来如果红果的运营经验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被本地化复制,那么张一鸣等于在海外市场复制出一个“更灵活的Netflix”。

然而,这条路径并非没有风险。短剧行业仍处于高速试错阶段,从内容管控到版权管理,从观众审美疲劳到平台内容同质化,一旦平台不能持续输出高质量的“情绪型”爆款,用户流失和广告预算下滑将迅速传导至平台基本面。

所以说,红果的核心挑战不在于流量,而在于能否建立稳定、可控、可规模化复制的内容供给体系。张一鸣显然看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字节的“版权交易中心”正在上线,尝试用系统化手段提前锁定优质剧本和团队,用平台规则保障创作正向循环。

未来,内容能否持续出爆款?广告主是否愿意买单?用户是否厌倦这种“流水线爱情”?这些都是悬在头顶的问号。但从目前来看,张一鸣显然有更大的雄心。

他似乎并不满足于再造一个短剧平台,他要建立的是一个新的内容消费帝国,一个将流量、内容、工具、算法全面打通的新型娱乐工业体系。

红果只是开场,属于张一鸣的“第二张王炸牌”,才刚刚翻面。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